第四百九十四章:给郑和上课

    第四百九十四章:给郑和上课 (第2/3页)

时之间有些好奇,陈松为什么会挑选一个小孩子。

    “这奴婢也不清楚,估计可能是侯爷见这个小孩年龄太小,又再加上比较瘦小,所以动了恻忍之心吧!”庆童说出了一个可信度比较大的答案。

    朱元璋显然也是这样想的,除此之外,他再也想不出什么其他的理由了。

    “既然如此的话,看来常青也是一个心怀善念之人,以前俺还以为,随着他身份地位不断的增长,他变的会像其他勋贵那样。可是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虑的。”朱元璋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对陈松的这种做法非常满意,他甚至觉得,满朝文武都应该向陈松学习。

    “从内府库挑选一些好的东西,赏赐给他吧。”朱元璋安排道。

    庆童领下朱元章的命令,走了出去。

    陈松带着郑和走出皇宫,来到了外面的街道上。

    尽管赵峰已经赶着马车在宫外等候多时,但是陈松并没有选择乘坐马车回去。

    他就这样带着郑和,走在回去的路上。

    郑和非常乖巧的跟在陈松的身后,陈松往哪走他就往哪走,陈松如果要问他话的话,那他就如实回答,如果陈松没有询问,那么他就不说。

    “你来金陵有多少年了?这些年,过得怎么样?”陈松随口问道。

    “来金陵有多少年,小人也不太清楚,那个时候,小人年龄还小,不是特别的记事。”跟在陈松身后的郑和,一五一十的说道。

    陈松点了点头,重新换了一个话题。

    “你认不认字?又或者说读没读过书?”

    “以前在家里的时候读过书,但读的不是很多,仅仅只能认识几个字,也只是会写自己的名字。”郑和如实回答。

    朱元璋对太监的管理非常严格,在洪武时期,宫中的太监几乎都不认识字,朱元璋这是为了防止太监们掌权从而定下的规矩。

    宫中太监是不允许认字的,朱元璋从云南弄过来的那些童儿们,以后大部分都是要进入宫中的,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朱元璋也不允许有人教他们识字。

    尽管郑和小的时候读过几天书,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忘了很多。

    陈松点了点头,默不作声的往前走去。

    此时此刻,陈松表现的非常淡然,就好像郑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一样。

    倒也不是说,陈松故意如此,郑和很小的时候就被明军俘虏,在金陵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几乎每天都在恐慌当中度过。

    如果陈松从一开始就表现的对他非常的上心,那么反而会让郑和变得惶恐,这显然不符合陈松心中的想法,所以故意冷淡一点,对他是有好处的。

    带着郑和回到家之后,陈松让府中下人带着他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

    洗漱之后的郑和看上去要比之前干净不少,那原本脏兮兮的脸,现在也多了几分光泽。

    后厅当中,陈松坐在椅子上,手中捧着一杯茶,一脸满意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郑和。

    “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人了,你也不用害怕,我会对你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我这个人还是比较随和的,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尽管说出来,能够帮你的,我都会尽力帮你解决!”陈松笑呵呵的看着郑和。

    陈松自认为自己说的这番客套话,看上去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可依旧让一贯受够了打骂的郑和有些不太适应。

    他又跪在了地上,一脸怯懦的回话:“小人,一定能够按时完成侯爷吩咐下来的事情,只要侯爷能够让小人吃饱饭,小人一定能尽力完成!”

    在这个残酷的年代,郑和的懂事,莫名的让人看上去有些心疼。

    陈松放下手中的茶杯,来到了郑和的面前,将郑和搀扶了起来。“在我这里,吃饱饭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事情。待会,我会让人教你府中的规矩,以后就安安心心的住在这里吧!”

    郑和非常懂事的站在陈松的面前,没有多余的动作,双手自然下垂,脑袋低下,聆听陈松的训诫。

    安排完之后,陈松走出了后厅,将赵峰找了过来。

    前院当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