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八大皇商”的末路(求订阅求票票)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八大皇商”的末路(求订阅求票票) (第1/3页)

    范家等商户完全交代完毕之时,已经是范永斗被捕半个月之后了,他们这些人将会被押送进京,数百辆囚车的庞大队伍从大同启程,一路向京城而去。

    因为在大同耽搁的半个月时间,范家等晋商和建奴做生意,向建奴出售粮食、盐也不愿意卖给大明多灾多难的百姓,他们还向建奴售卖大量的精铁,用这些精铁打造的兵器正在杀害大明的百姓,这样的话消息在大明境内快速的传播开来。

    偶尔有人会问范家是什么人,很快就会有人热心的回答,就是县城中的某某店铺的东家。

    至少在黄河以北的城市里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了这样惊天地消息。

    于是在咋送这些罪犯的囚车经过北方的城市乃至于农村之时,总会有大量的百姓在道路两旁围观,时不时还有人仍一些烂叶子。至于鸡蛋,那是没人扔的,没有人愿意扔这样贵重的东西。

    这些大商贾的家人一辈子都是锦衣玉食,前呼后拥,那里经历过如此的侮辱,再加上一路上都待在囚车之上,身体早已经被这样的长途跋、颠簸给累的不轻,有些承受不住的人直接在囚车上号啕大哭。

    可惜没有人会同情他们,不管是他们周围的士兵,还是道路两旁围观的百姓。有的士兵甚至想着若不是有将军的命令,我都想要拿起腰间的大刀向你们这些恶徒给砍上一刀了,对此事士兵们的感触还是最为深刻的。

    百姓们虽然对于建奴的了解并不深,但是他们是纯朴的,他们还是分的轻好坏的,那邸报上天天都在说那建奴蛮夷无恶不作,想来和那蒙古蛮子差不多。北方百姓普遍对于蒙古人有着比较深的印象。

    再加上一种若有若无的仇富心理,百姓们若不是因为家中条件不允许,恐怕就直接点起鞭炮开始庆祝了。

    ……

    从大同到京城的一路上几乎都是这样,甚至越靠近京城,他们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毕竟离京城近也就相当于离辽东近,离多灾多难的辽东百姓近。一路上有不少人都承受不了这样的落差,被刺激的直接疯了。

    当然他们并不是最先抵达京城的那一批人,最先到达的还是张家口的范永斗、鳌拜等人。

    他们从张家口进京时,他们的所做所为还没有传遍,因此受到的待遇还不够高,但是他们的车队中有鳌拜这样的建奴牛录额真以及一百个建奴的头颅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大明还是少有发生,尤其是还有一个活的,一路上倒也算是非常引人注目了。

    京城的朱由检在拿到田尔耕、杨国柱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的奏本后,心中波澜不惊,这些人干了什么事他可是清楚的很,真实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他们还会再做十七年,一直到大明灭亡,现在只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可惜这一次他们没有接下来的十七年了,一切也就到此为止了。

    自从他登基以来,锦衣卫内部的谍报司成立后,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范永斗等晋商的调查,加上这一次,这一年来范永斗等人向建奴输送了两次物资。

    去年冬天由于漠南几方的战争,从张家口实在是无法进行货物运输,因此直到今年三月份,范永斗才在建奴的不断催促下运送了一次物资,那一次基本上都是粮食,也是十万石。

    总体而言这些东西影响不了大局,甚至还能够拖慢建奴内部改革的进程,可惜现在若是这一批物资送过去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因此朱由检也就果断出击了,至于缺钱的理由,那不过是一个玩笑话罢了,想要找银子?那还不简单,至少对于自己而言很容易。

    朱由检轻车熟路的将手中的奏折送往内阁,让他们都好好看看,大明的一些蛀虫们都在做着什么。

    当内阁中忙碌的两位大学士看到这一份奏折时,两人的眼睛都变红了,“嘭!”,李国普狠狠将手中的奏折摔到桌子上,嘴里喃喃道:“国家竟然有如此蛀虫,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内阁的中书舍人等见此连忙低下头,黄立极同样是十分愤怒。

    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真的有人敢有这么大的胆量,直接违抗朝廷的禁令和建奴进行大规模的交易,这种交易已经持续数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