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将影响降到最小

    第五百三十六章 将影响降到最小 (第1/3页)

    几乎在李若星淮南行动的同时,山东、河东、福建、两浙其余四个都转运盐使司同时也行动了。

    这四个地方盐的产量虽然比不上两淮,但是因为竞争更小,这些地方的的大盐商也不少,毕竟这些地方受到朝廷和士林的注意力远远比不过两淮。

    按照大明现有的制度,若是不通过贩卖私盐,老老实实的做生意,他们要发展的这个程度就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于是这一次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数十上百年来积累的财富全部被朝廷收归,也算是给他们的报应了,唯一遗憾的是他们一大家子人的性命也极难保住。

    这几位钦差大臣在将盐商关起来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对各个盐场处理,之前他们已经在长芦盐场有了经验,这次行动起来也是极为迅速。

    收拾大大小小的官吏蛀虫、严查私盐、对灶户“宽”刑罚、废除灶户制度、全面推广晒盐法、提高食盐的收购价格……

    一项又一项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而这之中对于几位钦差大臣而言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盐场的产量,可以有一定下降,但是绝对不能下降太多,不然情况会有些糟。

    …………

    朝廷在天下六大盐使司展开的同时行动立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

    无他,现在这个时候,全天下最有银子的商人就是盐商了,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这些盐商在大明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了,同时制盐、售盐这一条产业链之上,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和这些盐商绑在一起,尤其是那些官员。

    在大明九成九的大中盐商被一网打尽后,很多人都慌了,这里面最慌张的是这些大盐商的雇工,这一类人实在是太多了,保守估计也超过万人,这里面人数最多的做苦力的运输人员,如此多的人手,遍布整个大明。

    盐商要是没了,他们就没了工作,这可如何是好,谁给自己发工钱,自己还怎么养活一家子人?

    于是他们奔波起来,人微言轻的他们同样在想办法,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朝廷对盐商展开行动的消息快速传入百姓耳中。

    百姓最担心的是什么,是盐价!

    事实果然不出他们的经验,盐商一出事,食盐的价格以肉眼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