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会议(二)

    第五百五十六章 会议(二) (第1/3页)

    接下来是礼部,礼部这几年最大的工作就是维持旧科举的正常举行,以及推动新科举的正常举办。

    这一些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一点儿在座的众人都是了解的。

    不过礼部尚书温体仁也提到了在科举举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新的情况出现,恐怕需要我们尽快解决。

    那就是随着新型科举的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士子愿意去参加这种考试,提前数年乃至十数年进入大明官场。

    然而或许诸位没有发现,崇祯五年的会试的报名人数比崇祯二年减少了几乎三成之多。

    崇祯五年参加的士子中竟然没有一个超过三十岁的。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三十岁之上的举人们都去参加新式科举了。

    据礼部观察,五年那次落榜的士子超过九成都参加了在会试之后举办的新科举,很少有人愿意再等三年了。

    按这种情况,礼部估计,到崇祯八年,人数至少就会再减少三成。

    这就意味着再过不了几年,参加会试的人数会降低到一个很低的地步。

    也就是说,数年之后,这会试完全恐怕就没有必要再举办了。

    对于这种情况,朝廷恐怕得做好准备了。”

    听得温体仁这话,众人还是颇为惊讶的,这是他们似乎才想起来,自己最近是不是也对会试越来越不重视了?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竟然没有提前了解到。

    要知道在之前会试那可是大明三年一次的大事情啊。

    现在怎么会这样,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所有人此时都陷入了沉思。

    “温大人不必担忧,再过几年若是参加会试的人太少,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取消会试,之后全面推行新科举就足够了。”,周应秋轻轻一笑如此说道。

    “这,这怎么…”,听得此话,温体仁大惊,条件反射般说出三个字后强自咽下剩下的几个字,他心中隐隐感觉,这或许就是皇上的目的。

    皇上恐怕早就想要变革科举,只是为了不引起朝野的强烈反对,才另辟蹊径。但不管如何,皇上最终的目的必然是为了变革科举。

    想到这里的温体仁连忙弥补道:“这种大事,现在倒也不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

    不少人深深看了一眼温体仁,他这话算是暂时平息了一场风波,当时周应秋开口时,已经有不少人脸色大变,准备起身反驳了。

    这一切朱由检深深地看在眼里,看来这科举果然还是在朝野中影响甚大啊。

    不过士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到时候你们不愿意放弃也只能放弃了。

    礼部之后,轮到了兵部,因为五军都督府的重立和皇上的坚定支持,现在的兵部权力可以说是减少了许多。

    现在可以说大明的军事全力已经被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给分了,现在双方的权力也已经划分的颇为明白。

    兵部现在主要负责的就是军队的后勤工作。不管是粮食还是各种各样的军械都交给兵部,至于练兵打仗的工作已经全部交给了五军都督府。

    同时五军都督府现在也有相当多的人文官出身。当然现在这些人已经不算是文官了,就连他们的官职体系已经全部是武官的了。

    这里面的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这些人都是这样。

    兵部的介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东西很多人是不太关心的,毕竟后勤这些东西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了解的。

    但是五军都督府的人和朱由检是很重视的,一场战争,后勤才是最重要的。

    听完这一部分后朱由检还是很满意的,这一方面兵部做的很不错,尤其是朱由检最重视的火器的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