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暴富的太仆寺

    第五百五十七章 暴富的太仆寺 (第1/3页)

    接下来就是土地部的事情了,土地部真的没有什么事情,作为成立还不到两年的部门,他们现在可以说唯一的工作就是管理大片属于朝廷的土地了。

    最近几年朝挺收取的粮食越来越多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掌控在朝廷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

    接下来大理寺、都察院、太仆寺、通政院一一进行描述。

    其他几个倒是乏善可陈,这之中太仆寺的情况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太仆寺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又成了一个肥差啊。

    太仆寺原本就是掌控大明马政之事,在万历中期之前,太仆寺经过做马匹生意,从和蒙古人的互市中购买马匹,再高价卖出。

    历经两百年的积累,到了万历年间,太仆寺的仓库里积累的白银数量就将近千万两白银。

    然而在这之后,朝廷却不停从太仆寺抽取白银,毕竟那段时间朝中大事频发,朝廷的税收根本就难以支撑。

    几十年下来,太仆寺积攒的银子早就被掏空了。

    只是众人没有想到,短短数年之间,太仆寺就彻底翻身了。

    没听他们说吗?在新收复的河套、漠南、青海再加上辽东的辽河套地区太仆寺已经建立了四座规模巨大的马场。

    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现在的太仆寺四座马场加起来的战马数目竟然已经超过了两百万匹,这个数目真的不算少了,更重要的是这个数目还在扩张。

    虽然这些马场中的阴山马场、辽河套马场是军马场,大部分的马匹都属于五军都督府,但这里面总有一部分不适合作战马。

    还有漠南马场、青海马场更是完全属于太仆寺,这里驯养马匹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耐力,最终这里的马匹将会卖给大明的商人们,成为脚力。

    现在随着水泥官道已经延伸到四面八方,四轮马车也已经彻底在大明推广开来,马匹的需求量自然而言的大规模增长。

    崇祯三年普通马匹的价格已经是崇祯元年的两倍之多。

    这个时候整个大明都几乎为马匹而疯狂,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时候若是自己有一个小小的马场,那自己就发大财了。

    恰好这个时候大明收复了漠南草原,设立了漠南、河套两省,谁不知道这里有着肥沃的草场,很多有权有势的商人都想尽一切办法来到这里,买上一大片草场,养上一批马匹、耕牛,就等着大赚一笔。

    而这个时候太仆寺的优势就彻底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