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财政思索和没落的科举

    第五百九十二章 财政思索和没落的科举 (第2/3页)

年年底建成,这条官道可是穿越了大漠,花费了朝廷不少银子。

    现在朝廷驻扎在漠北的军队也已经达到了两万精锐骑兵,花费更是不小,也正是在这样的三面围攻下,建奴已经不是大明的威胁了,只等着大明朝廷一战而下了。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谁都能看出来建奴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可惜就是朝廷花费的银子越来越多了。

    长叹一口气,放下手中的奏折,站起身舒展一下身体,朱由检开始盘算起来目前可以尽快获取银子的途径了。

    说实话朱由检也知道现在花钱最多的是军队,大明的军队数量倒是不多有七十万,和明初那两百多万的数量真不多,但是按照朱由检整编后的军队可不一样了。

    现在大明一年的支出有近四成都花在了军队上。

    驻守各省的守卫部队还好,花费不大,但是剩下的五十万的精锐部队花费就有点儿大了。

    尤其是现在大明正在逐步给全军换发燧发枪、装备不同口径的开花炮,花费就更大了。

    但是现在这个时候确实是不能降低兵力,不管是对建奴的三面围困、征西域的部队、震慑江南顽固势力、震慑西南反动土司,一时间朝廷还真不能裁剪部队。

    或许可以暂缓不紧要部队的换装和火器化改造,等过两年朝廷收入大规模恢复就会好上不少。

    其他的例如移民、海军的建设、基建实在是不能停下,这可是关乎大明统治的根基。

    所谓的开源节流恐怕更主要的还是放在来源上了,节流根本就省不来多少银子。

    朱由检又取出崇祯八年各项税收的统计单,心中开始思考起来。

    “崇祯八年,经过朝廷八年的建设,宽阔的水泥官道基本上已经代替朝廷之前的官道,四轮马车更是已经风靡全国,全国用于货运的马车九成八都已经是四轮马车。

    仅仅是朝廷生产的四轮马车都已经有两万辆之多,地方自己建造的就更多了,按照太仆寺的统计,全国共有四轮马车超过了二十万辆,用于拉货的马匹更是超过了百万匹!

    去年太仆寺仅仅通过售卖马匹就获得了数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再加上朝廷吏治的不断改善,全国的经商环境更加友好,全国各主要官道商贩几乎是络绎不绝。

    于是崇祯八年税部正式开始征收车马税,也就是过路费,朝廷的征收标准也很低,一辆马车每行百里收铜钱五文!

    仅仅这一项,朝廷去年的车马税就超过了五百万两!据税部李若星所说,崇祯九年又有更多的道路修建成功,税部官吏更加熟练,车马税定然能够达到七百万两水准。

    盐税经过变革后,更是在快速增长,短短数年就从一百万两增加到五百万两,在崇祯八年年底,全国所有的盐场都改革完毕,采用新的制盐法后,大明的产盐量大幅度增加,到崇祯九年,至少也可达到白银八百万两。

    剩下的还能带来大收入的还是市舶司,崇祯八年,朝廷软硬兼施,趁着西班牙海上霸权被英国击败,大明和西班牙在巨港(巴达维亚)终于签订了和约,结束战争状态,双方恢复正常贸易,还有和英国人的贸易也在快速增长。

    明年的关税必然能够大幅度增长。

    如此来看这商税恐怕要开始全面征收了,去年税部在全国的商税才收了不到两百万两,这简直就是在欺朕!看来是时候了,

    这样算下来,朝廷的收入必然是够了,朕也得尽快把钱庄的窟窿给堵上,不能再拖下去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没有犹豫,现在土地、人口清查已经在稳步推进,朝廷也有精力再做它事了。

    “王承恩,李若星现在在哪里?”

    “皇爷,李尚书现在就在税部衙门坐班,可是要让他面圣?”

    “不用了,走,咱们去一趟税部衙门!”

    …………

    大明税部衙门这个大明崇祯朝新设立的部门可以说是声势鼎贺,掌控着整个大明的税收收取,在以前这份权利是分散在大明几个部门的,现在都集中在税部。

    更何况和以前想比现在的税部可非同一般,税部的官员可以说是大明所有部门中人数最多的,还拥有着一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