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惊觉

    第六百二十章 惊觉 (第1/3页)

    接下来的两个月,又有两批大约八万件毛衣从归化城冒着冬日的寒冷送到京城。

    对于第二批的棉衣,刘瑞春将价格直接下降了三成之多,最低档次的毛衣只需要八十文。

    同时刘瑞春拿出将近一半的毛衣到京城周边的数府之地售卖,销售效果都很好。

    第一批售卖顺利,主要还是因为大明的中上层等有钱人愿意尝鲜,尤其是这毛衣没有棉衣那么臃肿,这是让这些有地位人士的满意的地方。

    第一批售卖之后,这个价格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太贵了。

    要知道现在现在大明虽然已经有了棉衣,棉衣可是毛衣的直接竞争对手,棉花现在的价格一斤七十文,一件棉衣差不多需要一斤棉花,最终一件棉衣的售价也在一百文之上。

    现在毛衣的价格已经比棉衣还要低上两成,即便是第一批的毛衣,价格也和棉衣一样。

    现在他们的毛衣就直接占据了价格优势。

    如此价格之下,大明百姓们还是愿意花费更少的钱来购买同样保暖的衣服。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京城大街上来往的人比往年都多了不少。

    现在只要是有些身份的人有是身穿毛衣,外面再套一层棉衣,如此穿着整个人都温暖起来的京城人士也纷纷来到大街上。

    当刘瑞春第一次在京城售卖之时,其他十五家掌握技术的家族就发现了,他们大惊失色。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一辈子沉浸在经商之中,他们太明白做生意时占据先机的重要性了。

    现在那刘瑞春想对于他们也仅仅是提前准备了一点儿而已。

    于是他们纷纷加紧速度进行生产。

    其实在崇祯八年这个时候,距离大明朝廷收复河套、整个漠南草原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

    到了崇祯八年,朝廷共设立三个布政使司、十五府四十五县,修建城池四十五座来管理诺大的漠南地区。

    六七年时间,经过大明朝廷对漠南地区全方位的移民,现在的三布政使司已经有大明百姓三百六十万人,其中河套布政使司有一百八十万人,漠南布政使司一百一十万人,大宁布政使司也已经有八七十万人!

    在崇祯八年正月朝廷正式下诏停止向漠南地区的移民。

    经过七年时间的建设,漠南三省不管是水利道路城池的修建已经算是颇为发达,此时走在漠南三省广袤的土地上,可谓是人来人往,颇为繁华,俨然是一副大明内地布政使司才有的情形。

    不仅仅是这些移民,他们这些北方的羊毛纺织商人们也纷纷离开老家,搬迁工厂,将这个家族的基业都搬迁到漠南三省。

    不说别的,就说掌控羊毛纺织技术的十六家羊毛商人中大多数都已经搬迁到漠南地区了。

    漠南地区面积广大,有着大片的草原,尚有十余万的蒙古牧民,还有数百万的大明移民,今后这里必然有着众多优质的羊毛产出,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