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必要的牺牲(中秋快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必要的牺牲(中秋快乐) (第1/3页)
夜晚的凉风吹来,醉汉全身僵硬,寒气直冲脑门!
在他视线之中,一块血字石碑正在慢慢升起,逐渐升高。
从土里面冒出来!
地面,竟然在长石碑?
“疯了!”
“这个世界绝对是疯了!”
醉汉逃离,完全不敢多待,生怕自己沾染上什么厄难。
可他虽然人走了,但关于这里发生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间,悄然传播。
有醉汉在传播,也有其他人在传播,黑暗之中,汹涌澎湃。
不到一天,就已经是沸沸扬扬,周围数个村庄都知晓。
东巡队伍之中,秦始皇听到汇报,派人去调查。
地面上长出了石碑,并且刻着血字,这一件事情引起了不少的风波。
主要还是太过诡异,还完全找不到原因,超越这个时代众人的想象力。
东巡的队伍停留在了琅琊,跟随而来的李斯,蒙毅等人日夜讨论,多次派人去探查,想要弄明白真相。
主要是时间点着实是太过敏感了,东巡的队伍刚刚来到琅琊,结果就有这种怪事发生。
如果说其中没有蹊跷,恐怕都没人会相信。
然而越是调查,越是恐慌。
因为每过一天,这块血字石碑都会慢慢升起,而且上面的血字也越来越清晰。
“秦始皇
……是现在出现的三个字,而第四个字,虽然还没有显露,但也露出了一道横。
不出意外,就是“死”字了!
秦始皇死而地分!
所有人都猜测到了,因为当初在魏地,也是发生这样的事情。
“陛下,现在琅琊民心动摇,周围的百姓都因为害怕被牵连,正在逃离琅琊。”
“这种事情,不能再耽搁,必须要解决!”
琅琊行宫内,李斯强硬上谏,他深感这件事情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
如果再拖下去,到底会发生,谁也无法预料。
当初在魏地发生的惨剧,现在还历历在目。
如果又是一出“秦皇死而地分”,对于大秦的声望来说,这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那诸位爱卿,可知晓真相吗?”
秦始皇发问,面容藏在头冠之后,一旁的赵正沉默不言,但目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这个……”
李斯语塞。
如果他知道真相,至于现在这样着急和被动?
“暂时不知晓,不过臣建议,最好是逮捕琅琊郡所有百姓。”
“这件事情绝对非同小可,不可以轻易泄露。”
闻言,一旁的蒙毅提出异意:“琅琊乃是曾经齐国的国度,生活着整整十多万百姓!”
“如果将他们全部逮捕,那么应该如此处置?”
“别说人手不够了,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非……”
李斯打断,目光变得冰冷:“除非调动军队。”
“可是军队,只会杀人。”
说完,蒙毅错愕,似乎完全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李丞相的意思是,想当初对待魏地那样,也在琅琊进行一场杀戮?”
“你到底在说什么傻话?”
“当初的事情就是六国余孽所为,我们的若是还如此,那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蒙上卿,除此之外,你还有别的方法吗?”李斯反问,依旧冰冷。
“不管弄出这诡异一幕的幕后之人是谁,他的目的都是显而易见,就是为了破坏陛下的东巡。”
“如果我们让他得逞,那么这些琅琊百姓就很可能被煽动,从而成为动乱贼人。”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直接动手,提前将问题解决。”
蒙毅咬牙:“这种方法,我蒙毅绝对无法接受!”
“蒙毅,你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
蒙毅和李斯展开了激烈讨论,谁也无法说服谁。
最后秦始皇只能无奈宣布中止讨论。
“传陛下旨意,派遣军队封锁发现石碑的村子周围,防止百姓离开。”
赵正传达命令,从容不迫,代替陛下传达意思。
既然无法控制整个琅琊郡,就先把源头给控制住。
秦始皇默认,李斯和蒙毅也深深低头认可。
他们无法理解,但很显然,现在的他们并不需要去理解。
“放我们出去!我们没有做错什么!”
“凭什么要关押我们?”
……
被封锁的齐地百姓,全都惶恐不安。
对于现在整个局势,他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
王远也听闻了这个消息,从胡亥这个二五仔的口中,还了解到了李斯主张“囚禁”附近周围所有的百姓。
这个举动很残忍,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王远还是能够理解的。
大秦以武立国,制止谣言最好的方法,无疑就是源头掐灭。
“师尊,这一次你可一定要想想办法。”
胡亥哀求,他能够明显感受到最近的气氛很诡异。
经过了那么多事情,这位历史上的秦二世早就没有了什么杀戮之心,只想要平平安安过一生。
“我总觉得,如果真的杀戮,那么对于大秦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你的直觉是对的。”
王远肯定了胡亥的猜想。
从现代人的目光来看,李斯这个计谋说直白点,就是胡蛮乱来。
如果这真的是一场“神迹”,固然最好不过。
但如果是六国的阴谋,那么这些注定不会有什么效果。
“政哥现在是什么反应?是不是板着一张死鱼脸,在哪里说杀杀?”
王远模仿着嬴政的语气,吓得胡亥脸色苍白。
他弱小的心灵,有点承受不起这种刺激。
“师尊,父皇他并没有如此,反而是陷入了沉默,并没有表明态度。”
胡亥小心翼翼说着,王远也不再开玩笑,再度沉思。
“没有表态吗?”
“是的。”
胡亥眼中露出希翼,期待道:“师尊,你可以随我一起去看看吗?”
“好!”
“那就去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