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三国恩怨

    第214章 三国恩怨 (第1/3页)

    葡萄牙人来大明最早,跟大明关系也最好,除了在澳门有铸炮厂,在印度果阿还有一间兵工厂,除了火枪之外,也生产盔甲,大明急需要的板甲,他们应该可以少量提供一些。至于大批量的装备,还需要到欧洲板甲最好的生产地,意大利或者比利时购买。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板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大幅降低,普通士兵穿戴的半身甲已经降到了士兵四个月军饷的水平,全身甲在一年左右,折合白银大约三十两,和大明铁鳞甲的生产成本差不多。但因为路途遥远,从欧洲到大明,穿越万里,价钱肯定不便宜,所以朱慈烺并不打算大批量的装备,只打算选择几支精锐部队做试点。

    三国中,葡萄牙和荷兰都是小国,只西班牙的幅员够大,有提供充足战马的可能,且西班牙国马--安达卢西亚马本就是世界最优秀的马种之一,冲劲十足又快速灵活,身材虽然并不上西域汗血宝马的雄壮,但却比蒙古马高大的多,两只骑兵冲撞,一定是西班牙马占优。前世里,一直到1962年,西班牙马都是西班牙禁止出口的保护品。

    因此,朱慈烺把引进战马的希望,着重放在了西班牙人的身上。

    相比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人有一个更加突出的强项,那就是舰船强大,荷兰舰队打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落花流水,如果荷兰人能把他们的船舰建造技术和操纵使用技术传授给大明,对大明来说无异是惊天之喜。

    当然了,这种可能性比较低,船舰是荷兰人殖民世界的倚仗,是他们不传之秘,不可能传给大明,所以朱慈烺只能降低期待,希望能从荷兰人手中租借一些小型的舰船,用以执行今冬的骚扰建虏之策。

    因为江南官员的阻扰,长江水师移驻天津的计划,已然是失败了,临时造船又来不及。加上执行海禁锁国的政策太久,大明的造船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图纸和工艺早已失传,现在工部的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