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酷吏一枚

    第238章 酷吏一枚 (第2/3页)

里却物尽其用。指挥部、食堂、宿舍、公公厕所、仓库等在帐篷上都标写得清清楚楚,比起军营来亦不遑多让。

    只一天时间,水利工程的现场就已经有模有样。

    朱慈烺来到时,宋应星,吴伟业,孟文龙带着现场灾民在帐篷前面迎接,进到“指挥部”帐篷,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副“官田水利施工图”正挂在帐篷的正中央。

    宋应星为朱慈烺讲解施工图。

    图纸很复杂,有不少的专业术语,但总结起来就是四点,第一,在汤山山脚下,官田旁建三个大型蓄水池,也就是水库,一来蓄水防旱,二来减少山洪爆发冲毁农田的风险;第二,疏浚南沙河和东沙河;第三,在水量较大的东沙河的出口处建一座小型水坝,形成一个大水库;四,疏浚官田内部的引水渠和排水沟,并再兴修四条两横两纵的饮水沟渠,保证三十万亩官田的灌溉量。

    简单四点,听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却是工程浩大。

    照宋应星的估计,六千工人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的工程。。

    六十岁的宋应星雄心勃勃:“殿下,官田水利工程一旦完成,不但三十万亩官田,整个北郊,东沙和南沙河两侧的农田都会受惠。多了不敢说,往后三年每亩的亩产量最少能提高五十斤!”

    一亩五十斤,只官田的三十万亩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看来这一步必须走。

    节衣缩食,咬紧牙关也必须完成。

    “辛苦先生了。”朱慈烺温言道:“官田水利虽然要紧,但先生身体更为重要,先生万万不可为了工程而耽误了自己的身体。”

    除了水利工程,朱慈烺托付宋应星的还有两件事,一是玉米马铃薯的播种和推广,另外就是各种水利机械的构思和建造,三件任务哪件都是不可放下的大事,宋应星仕途坎坷,钻研一生却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年近六十好不容易有这一次的机会,他当然不能放过。白天为官田水利工程操心,夜晚回府还要研究水利机械的建造,最近两天都没有休息好,脸色有点苍白,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