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唇枪舌剑

    第349章 唇枪舌剑 (第3/3页)

下,请治凌义渠大不敬之罪,以安天下啊!”

    呼啦啦,有十几个朝臣跪倒了,齐声要求治凌义渠的罪。

    崇祯帝面无表情,眼睛里燃着火,凌义渠说了一大堆的不吉之言,他如何不恼怒?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开封对策,而不是治某个人的罪,何况凌义渠说的并非全无道理,林欲辑这个时候将战火引到凌义渠个人身上,完全就是不知轻重。因此,崇祯帝对林欲辑的恼怒一点都不亚于凌义渠,对林欲辑治罪凌义渠的请求,置若罔闻。

    混乱之中,忽然有一个淳厚的声音说道:“陛下,事关重大,何不将太子殿下招来一问?太子殿下整饬京营颇有章法,老臣深为佩服,就算不能领兵,请他谈一下开封战局也是好的。”

    却是左都御史李邦华。

    李邦华虽刚到朝中,但声望足够,不论东林党还是非东林党,都对他非常尊敬,连内阁四臣都不敢小觑他。

    朝堂静了下来。

    是啊,讨论这么多,当事人还没有出现呢,或者太子根本不愿意带兵出京也不一定呢。

    首辅周延儒侧目看了一眼李邦华,别人不知道,他心里可清楚的很,今日凌义渠和吴甡分明就是被太子授意,太子想要开封领军的意图已经是昭然若揭,现在太子不在场,眼前是一个僵持局面,一旦太子到了,以太子如簧的巧舌,怕是谁也挡不住了,所以李邦华的发言看似中允,实则却是偏向太子。

    李邦华难道也变成太子党了吗?

    周延儒心头微动,不过和大多数朝臣反对太子亲征不同,他心里却是赞同的,因为如果太子不亲征,他这个内阁首辅怕就得硬着头皮“上阵”了,两项比较,他倒宁愿将太子推到前线。

    御座上的崇祯点头:“宣太子!”

    诏令传到城外大校场时,朱慈烺正在和张家玉、佟定方密议。

    开封之战就在眼前,参谋司已经列出了两个计划草案,不过朱慈烺并不是太满意,三大参谋虽然经验丰富,经历战阵众多,但却过于谨慎,缺乏一点出其不意的匪气。李自成已经势大,再用官军过去的老招数恐怕很难击败他,所以必须有一些奇招。

    张家玉虽然文人出身,不过对于军略却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加上小将佟定方,三人一番秘议,朱慈烺心中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接了诏令,朱慈烺对张家玉道:“你去参谋司,将刚才所讨论的事宜,一一讲给他们,令他们尽力完善。时间不多了,请他们一定要抓紧!”

    “臣明白!”张家玉抱拳。

    等太子上马急匆匆走了,他慢慢直起身,远望太子离去的身影,眼睛里都是感慨。

    谁能想到,刚刚十五岁的太子竟如此聪慧?

    刚才探讨开封之战时,太子提出的一些建议,点出的一些问题,很多都是他想都没有想过,看起来很微小,但其实却是攸关全局的大问题,令他不由不佩服。

    他一向自傲,但太子却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有一队军士经过,向张家玉行礼:“张练使。”

    张家玉威严的点头,心中却有些苦恼,因为他虽然是鸳鸯阵的练使,太子也给了他相当的权力,不论何人,但敢违抗他的操练,他都可以按律处置,不过渐渐他却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他怎么强硬处置,士卒们看向他的目光里,都没有多少的畏惧。

    兵不怕将,上了战场,面对生死关头就无法弹压。这是为将的大忌啊。

    张家玉当然明白原因所在,不是因为他文人身份,而是因为他长了一张白净帅气,像女人的脸。

    张家玉算是明白,为什么宋代名将卫青要在脸上罩一副面具了。

    他在乎的并不是军士们不畏惧他,而是担心自己做不出功绩,没有足够的底气为袁督师洗刷清白!

    想到袁督师,他鼻子微微有点酸。

    整理了一下情绪,快步向参谋司走去……

    ————感谢碎脑锤、转只弯、铁血名工的打赏。余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