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弹劾郑芝龙

    第1143章 弹劾郑芝龙 (第2/3页)

识一个,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士绅则沉溺于八股试帖之中,每日风花雪月,之乎者也,浑然不知道世界已经大变,中华即将落后,虽然他在殿试里强行加入了新式学科,让科技之风,缓缓吹进这领先世界千年的帝国,但这依然不够。

    现代国家有两个必备的基础,一个是开民智、另一个是兴民权。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民权强则国强,民权弱则国弱,

    没有这两点,就没有现代国家。

    开民智-民能自治-自主-自利-利国-最后富强。

    开民智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施行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国民都知道善恶智愚

    ,但现在大明朝廷根本没有那样的雄厚财力,第二民众的观念一时也是无法改变。实行义务教育,所有人都可以读书,不要说士绅阶级,都是贫民百姓自己也不会接受,他们世世代代,已经接受了自己贫民长工劳作的身份,读书那是老爷们的事情,他们和他们的子弟怎么可以去读书呢?那不是翻了天了吗?

    全民义务教育,远远还没有到可以施行的时候,所以朱慈烺只能从小处做起。

    所谓上行下效。

    身为皇帝的他为勋贵重臣兴建了內府书院,教授新式学科,秋试和殿试再出几个头名,各地有钱的商人士绅,一定会群起效仿。

    如此,从上而下,缓缓渗透,只要国家稳定,百姓渐渐安居乐业,终究有一天,学堂会开到乡镇一级,到时再提出义务教育,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

    四月中,原开封推官、新任的福建按察使黄澍上疏,弹劾福建总兵、兼水师提督郑芝龙,治军不严,麾下战船假冒海盗,袭击商船。

    奏疏到京师,一时哗然。

    如果此事为真,郑芝龙的罪可是大了,最低也是一个治下不严,革职除位的处置,如果严厉追查,查出不是治下不严,而是故意唆使,那郑芝龙的人头就得落地!

    此事重大,内阁作出决断,派兵部侍郎王家彦和刑部郎中李元鼎亲赴福建调查。

    隆武帝没有插手,任由内阁施为。

    而就在当天,圣旨传出,湖广总督马士英领兵部尚书,改为两广总督,王燮调任浙江巡抚,金声桓为江西总兵,拥有最先进三桅战舰的天津水师则奉命巡弋广东沿海一带。

    江西,浙江,广东,正是福建相邻的三省,如果福建有事,三省立刻就可以应变,天津水师也可对郑芝龙有所压制。

    ……

    旅顺。

    郑森正提笔给父亲写信,一边写,一边流泪。

    黄澍弹劾父亲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他更知道,黄澍所言非虚,父亲怕是真做了那些事情。而更令他震惊的是,当消息传来时,他麾下的郑家子弟和泉州乡亲都在为他父亲鸣不平,对朝廷多有不敬之言,这才令他猛然警觉,原来在他旅顺水师,在他麾下的舰队中,竟然有这么多人只看郑家,不看朝廷!

    或许这些人只是一些势利之徒,在他面前表忠心,想要拍他的马屁,私下不敢对朝廷有任何的不敬。

    但这依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

    郑森不能容忍。

    这不合他的忠义。

    于是,所有在他面前,对朝廷口出怨言的人,都被他拉了出来。

    一连十几人,无论官职大小,全部都是六十军棍。

    重责之下,有两个人受不了刑罚,当场被打死。

    郑芝豹先是阻止,继而跪下哭求,说这些人都是跟随郑家多年的忠心士卒,是水师,也是郑家的骨干,不可伤他们啊。

    郑芝豹不劝还好,一劝之下,郑森的怒气更加勃发,场中众人,一人又多加了十棍。

    一番军棍下去,血肉模糊,一半的人当场毙命,旅顺水师上下都是骇然,所有人都清楚知道了少家主和老家主的不同。

    见郑森“榆木脑袋”不能劝,郑芝豹一怒之下,转身离开,坐船返回福建去了。

    现在,郑森提笔写信,苦口婆心,希望父亲不要糊涂,要真正的改弦易张,莫再偷偷摸摸的做枉法的事情了。

    ---我郑家的钱财已经用之不竭,争取再多,又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