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一巴掌一个枣

    第1206章 一巴掌一个枣 (第1/3页)

    皇极殿。

    “肃静!”

    田守信高声。

    群臣这才安静下来,但一个个脸上的表情,却依然还是惊异和不安。

    又或者,所以人都是沉默的反对。

    虽然不愿意当差、做徭役的士绅,可以出银子替代,但对享受惯了尊遇的士绅们来说,这依然是不可接受的。

    另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人脑袋削个尖也要考取功名,就是因为考取了功名就成了官绅,光宗耀祖,官绅可以享受免徭役赋税制度,被乡人所崇拜,凌驾于他人之上,如果什么特权都没有了,谁还要当官?

    “朕的意思,说的很清楚了,不知道卿等如何想?”朱慈烺望着群臣。

    一片静寂。

    所有人都低下头,不敢和皇帝的目光对视。

    终于,有一人站出。

    “陛下英明,臣以为,士绅接纳投献,已经是偏离了太祖、成祖当初优待读书人的本意,造成国家财税大量流失,已经是非改不可了,臣愿第一个带头,放弃家中田产的优待,今秋之时,向朝廷按田纳粮!”

    却是右通政使司蔡道宪。

    ---因为当初在岳州的际遇,因为其才华,蔡道宪深得隆武帝的赏识,今日大事,蔡道宪主动,而且是在隆武帝的授意在支持。

    朱慈烺眼露欣慰,点头。

    蔡道宪之后,吴伟业又站出,接着,陆续有十几个臣子站出,表态支持陛下的新政,但除了吴伟业一个侍郎之外,其他都是小官,直到左都御史、当代大儒钱谦益站出,大声表态,支持陛下革除旧弊,实行新政之时,殿中才掀起微微的骚动。

    “读书为了什么?为了知书明理,知书明理为了什么?为了学以致用,报效国家,不是为了敛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臣以为,接纳投献的弊端,该改,也必须改。”

    钱谦益为当世大儒,更应该维护读书人的利益,就算不维护,也可以选择沉默,为什么要跳出来公开赞同呢?

    同时的,钱家是江南有名的大地主,钱谦益赞同,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放自己的血吗?

    果真是钱附议、软宪台吗?

    钱附议、软宪台,百官悄悄给钱谦益取的两个外号,意思是,不管陛下提出什么,他都会同意。

    又或者,钱谦益想要入阁想疯了,连自己的田产利益,都可以放弃?

    钱谦益说完就返回,不管周边或是惊讶,或是不屑,或是愤怒的目光……

    钱谦益之后,刑部孟兆祥,大理寺凌义渠,兵部王家彦,也都站出。

    但内阁阁员,暂时都还是沉默。当然了,这并不表示他们都是反对,只是他们自持身份,不到最后时候,不能轻易表态。

    “陛下,臣反对!”

    忽然,一个绯袍大员不顾身边人的拉扯、劝阻,站出来,高声叫。

    正是内阁大学士袁继咸。

    ——首发起点,最近订阅下降的厉害,不得不重启防盗版,写作不易,谋生更不易,个中不便,望大家谅解,正式内容请十五分钟后刷新,如果是半夜,请凌晨刷新,对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太子处置刘泽清,未修改版。

    王永吉额头有汗:“回殿下,他二人都在,不过是不是回到官署再问讯他们?大街之上,不宜久留啊殿下。”

    “张胜,姚文昌!”

    朱慈烺立刻叫出两位指挥使对质。

    两人都是满头大汗,跪在太子面前如同是洗澡。

    “听好了,本宫只问一次,但有一字虚言,必严惩不贷。李青山冒功,究竟怎么回事?”朱慈烺俯视他们,冷冷问。

    张胜,姚文昌虽然是刘泽清的死党,但在带天出征的太子面前,却也不敢撒谎,不然就是“欺君”之罪,何况当日知道真相的人极多,他们不说,自有他人会说,于是两人不敢隐瞒,一五一十的将当日真相说了出来。当日,李泽清带兵围攻梁山,不想却走了李青山,刘泽清觉得没有面子,于是勾结军中将领,将李浩然生擒李青山的功劳掠为己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