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进退

    第三十七章 进退 (第2/3页)

楼部将卒逾一万五千余众,而楚山所付出的代价,不足敌军十之一二。

    有什么伤病,都是很快替换出去,使得第二厢人马越打越有信心,越打战斗力越强,最后令岳海楼不得不放弃强攻黄羊寨的妄想。

    相比之下,郑氏守平陆,付出的代价则惨重多了。

    郑氏守平陆,纯粹是据城以守,又过于依赖于城墙的防守,守军缺乏创造纵深、打纵深的意识,这使得曹师雄、孟平等降将,直接营垒修筑到平陆城下,然后贴近城墙架设数十架投石机,日以继夜的砸轰。

    一年多时间,平陆城早就面目全非,即便这时候守军依旧顽强守在残破的平陆城中,但伤亡怎么可能会少?

    郑怀忠虽说镇守河洛之后,包括地方厢军性质的洛阳府军在内,兵马一度扩编八万余众,但其手下真正的嫡系精锐战力其实很有限。

    平陆之战,如此惨烈,不用嫡系兵马守不住,用了嫡系兵马,伤亡如此惨重,郑怀忠怎么不心痛?

    他怎么就不担心,一旦嫡系兵马损失殆尽,他在大越的地位还能不能保证?

    说到底是郑怀忠畏惧了,不想守河洛了。

    而徐怀早就向建继帝献策,倘若河洛、陕西不能守,高峻阳、顾继迁两部当撤守秦岭,依托秦岭北坡险峻的地形与川峡四路源源不断的物资、人马支援,将虏兵压制在渭水一线,进入相持阶段;而郑怀忠所部当撤入洛阳南面的熊耳山、伏牛山,襄阳则千方百计打通南阳横穿伏牛山的通道,给郑怀忠所部以支持,坚持与虏兵在洛阳南部丘山进入相持阶段。

    其实这与楚山依托荆湖、襄阳守桐柏山的战略是一致的。

    也是徐怀坚持建继帝需有破釜沉舟之志驻跸襄阳的根本原因。

    只有这样,除了激励前垒将卒浴血奋战之外,更主要还是保障江淮、荆湖腹地的物资、人马能源源不断的往桐柏山、伏牛山、熊耳山以及秦岭输送。

    这也是大越拒虏兵于江淮之外、虏兵最难突破的最佳防御线。

    可惜的是,徐怀之前献策,郑怀忠没有提出异议,是他觉得手握八万兵马,不至于会沦落到这步,但等到他意识到形势发展到这一步,却又不甘心像山寨兵马一样,去守这些穷山破谷。

    但是,帝都不南迁,不要说建继帝了,周鹤、高纯年、吴文澈及顾蕃等人,也不可能会念及旧情,容许郑怀忠率数万兵马退守南阳或襄阳了。

    这不是怂恿郑怀忠挟天子以令天下吗?

    所以对郑怀忠而言,不想沦落到守熊耳山、伏牛山这些穷山破水,又不想交出兵权,唯有建继帝携百官南下,才能给他腾出率军南撤的空间出来。

    然而就是洞察整件事是郑家在幕后搅风搅浪,史轸更感头痛,

    徐怀所献之策,河洛是必不可缺的一环。

    没有郑怀忠、杨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