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 那个不成材的知青回来了(4)

    546 那个不成材的知青回来了(4) (第3/3页)

陶家孙子辈的小孩子,一共四个,全是男孩,陶老大家两个;陶老二也是两个。

    陶老大家两个儿子,大儿子八岁;小儿子五岁;陶老二家两个儿子,大儿子六岁,小儿子四岁。因着孩子们都小,除开已经上学的陶老大家大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陶威之外,剩下三个,都还叫的小名。

    云裳挺庆幸,陶家的人没按照当下的“时尚”,给几个孩子取那种非常具有时代纪念意义的,如狗蛋、二嘎之类的小名,而是直接按照几个孩子的排行,叫的二娃、三娃跟四娃。

    当然,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这家人确实取名才能有限。

    此刻,二三四娃在陶威的带领下,正齐刷刷地站在院门外,等着人来开门。

    院子门打开,几个人此起彼伏的“奶奶”霎时滞住了一下,然后最小的陶四娃第一个反应过来,软乎乎地叫云裳:“小顾叔叔。”

    家里的长辈大都称呼顾云朝为“小顾”,这几个小孩子,也就跟着叫起了小顾叔叔。

    “乖~”

    陶四娃年纪小,声音奶萌奶萌的,又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扬着脑袋看云裳的样子,真的是太可爱了,云裳忍不住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将人一把抱了起来。

    “小顾叔叔。”

    “小顾叔叔。”

    其他几个也跟着叫了起来。

    顾云朝也算得上是陶家的常客了,几个小孩子跟云裳都不陌生,只有上了学的陶威,稍微会显得那么拘束一些,毕竟对他来说,顾云朝还有一层老师的身份在呢。

    “快进来吧。”云裳招呼了一声。

    那几个孩子才前后脚地进门,走在最后面的陶威,等两个弟弟都进了,才把房门关上了。

    陶家的这几个孩子,云裳都知道,大人们一般会给他们定个割草的目标,完成之后,他们就可以去耍了,这也是整个大季屯常见的情况。一般来说,不是特别贫困到都揭不开锅了的家庭,始终都还会给自己小孩子保留玩耍的时间。

    但,陶家的这几个孩子,真的是特别懂事的。

    云裳上山的时候,就看到陶威带着三个弟弟在杨树林那边割草,等下山来的时候,杨树林那边剩下的孩子已经不多了,但他们四个的身影却还停留在那边。

    当然,陶四娃太小了,他也做不多久割草的活,大部分时间,是陶三娃带着他,割草的主要站立还是陶威跟二娃。

    这次他们带出去的四个篮子,全部都是满满的,陶威自己手里就拿了三个,剩下那个,在陶二娃的手里,最小的两个,手牵手,空着手回来的。

    陶威将自己的三个篮子放好,又把二娃手里的篮子接过去,他们一个下午的时间,割了不少的野草回来了。

    云裳仔细看了一眼,发现那都是猪草。

    现在的养猪,那都是大队统一养的,既然养猪,自然就需要猪草。

    打猪草这事,很简单,又能算工分,本该是一向很受欢迎的活,但因为工分偏少,远不如去地里干活,所以在一般的大队里,这一项工作,都是划分给了小孩子去完成的。

    这个年代,多生多养,最不缺的就是小孩子了。

    但即便是这样,猪草还是供小于求,有的时候还得动员动员大人们。

    毕竟七八岁的小孩子,在一般家里,就可以当大半个成人劳动力来使唤了,除开像是陶威这种需要去上学的,还会选择打猪草,其他家不上学的一样的孩子,就会跟着家里的大人开始挣田地里的工分了。

    至于那些三四岁的,也太小,指望不上,主要的打猪草队伍,年龄主要集中在五到六岁。而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那就不多了。

    再说了,大季屯除开猪,还养了不少的鸡跟几只羊,那都是需要野草来养的。

    云裳知道,陶家的孩子,不是整个大季屯里符合年纪最多的,但每每上缴的猪草跟其他野草总量,却总是排在了整个大队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