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榆陵清议(下)

    第五章 榆陵清议(下) (第2/3页)

物。张家做出此等恶毒之事,眼下已人赃并获,徐某自当通禀侯知府,按照律法处置。鄙书院也将赠予在座秀才每人一部由本院彭夫子所撰的《麟经扼要》,以助科考仕进。今日清议便到此为止。”

    秀才们庆贺不已,直道:“那《麟经扼要》是‘会元书铺’所梓之精品,平常人家要花费半月用度才可购得一部,今日真是因祸得福啊!”

    于是便欢天喜地地各自领了书离去了。

    待学子们散去,宣王从小厅内转出,笑道:“原来榆陵书院的藏书如此丰厚,竟能一下子拿出一十八部《麟经扼要》!”

    徐恭益忙珙手道:“此番是草民安排不周,竟让宣王爷和侯明府受此惊吓,知罪!知罪!”

    “我看侯明府淡定得很!果然有些武艺傍身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可怜小王我一听得门外动静,恨不得撒腿就跑,还好丁掌管派了小厮来守着,侯明府也说会拼死护我,我才安心许多。徐山长,主持个清议竟然也能闹出这许多事,你这榆陵书院不简单哪!”

    “这确是草民之罪!不过草民也未曾想到张家如此胆大妄为,竟起了杀心。”

    “张家之事在秣陵城里传得沸沸扬扬,你打了他家的脸面,他们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只是如此行事做派,倒也有些冒进,不像是张老爷的风格。罢了,我也从不喜这些闲事的,少不得请侯明府细细审问一番,等此案了解了,将那因由和处置结果也给小王送一份,免得今日白受了这一场惊吓。”

    “王爷放心,下官自当尽力。”

    “听了一日不甚明白的大道理,小王也乏了。徐山长记得知会钟小公子一声,让他早日将我写的戏本子改好送来,府上还等着排演呢!本想等清议散了亲自问问他,被这事一闹,现下他又不知道窜到哪里去了!”

    “王爷放心,草民自当催促他一番,不会误了府上的安排。”

    待宣王离去后,侯知府便将那几个闹事之人提去府衙,择日细审。

    几日后的深夜,一乘小轿停在了一座府邸的北角门外,那小道上甚少行人。一位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百草霜道袍的中年男子从轿上下来,门口一小厮上前迎道:“问范老爷安,我家老爷已在内堂相候。”男子点了点头,便由那小厮引着,往内堂走去。不多时,徐恭益步行而至,早有一小厮候在门外,见他来,便也引至内堂。

    徐恭益一入堂,那中年男子便对着堂上端坐的一位老人笑道:“老师,将我那一十八部精编的《麟经扼要》白白送人之人来了!”

    “轼源,我早知你是至善之人,眼看那十八位秀才受此惊吓,必是不忍。我便做主送了几本小书,免得你知晓此事,像之前那样,一激动,把今年新出的书都送个遍!我可是在为你省钱呐,你得谢我!”

    “这可不得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