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震惊的众人

    126震惊的众人 (第3/3页)

十里。这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

    比如一支辎重队,每天走三十里,战场在三百里外,官府要补给三百里以外的军队,会发生什么?

    三百里的路程,这支队伍要走十天,但是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在这十天里,这支辎重队里的人和马,也是要吃饭的。

    所以官府要供给三百里外的部队要准备什么呢?要准备辎重队十天的粮食+前线士兵的粮食。对吗?

    肯定不对啊,因为辎重队不会留在那里,你要给他们回来的粮食啊!所以,政府需要准备的是:辎重队二十天的粮食+给军队的粮食。

    要是路上不安全,还的配送护卫对吧,这护卫也是要吃饭的啊。

    就拿一辆车来算,2匹马,1名车夫,1名护卫来算。

    每匹马,每天要吃20余斤的草料。2人,每天吃2斤粮食不多吧。

    按照300里十天算,需要消耗200斤的草料和20斤的粮食。

    一辆车承重多少?不过两三千斤。

    区区十天就消耗了近十分之一。

    要是远了消耗更甚。

    只要战场稍远,没有水运,战争规模就会断崖式下跌。

    比如萨尔浒之战。明朝作为一个人口上亿的封建大帝国,居然只能出动十二万人进攻后金,这已经是明朝的极限了,倒不是朝廷没兵,实在是消耗不起啊。

    由此可见远途补给有多么艰难。

    根据历史记载。

    秦朝要供给长城前线的士兵,从中原地区运出三十石粮食,才能有一石送到长城下。

    那二十九石呢?全在路上被吃掉了。

    汉武帝征西域的时候则更可怕,由于道路艰难,路途遥远。从长安出发的军粮,居然只有两百分之一到达敦煌前线,损耗比例极其惊人。

    为何辽东等地,明知建奴会打秋风,还要就地种粮?

    实在是路上消耗太大了,朝廷根本承担不起啊。

    还有就是一旦发生饥荒,为何大明明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明知道人口流动可能会加速疫情的传播,但是还是让灾民流转。

    实在是运输不起啊。

    王承恩,刘鸿训等人虽然不擅长打仗,但是进过这么一算,铁路的好处一下子就看出了。

    这玩意对大明的稳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