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农业天敌蝗灾

    293农业天敌蝗灾 (第2/2页)

一村,一村的进行协议试点推广。由朝廷进行兜底,如果产量比之前的大,那么农户在卖了粮食之后,按照之前约定的价格支付,鸟粪矿的价钱,如果产量不变,或者产量增家有限(售卖之后,新增的产量价钱不足以抵消鸟粪矿的价钱)则农户可以不出这个费用。

    除此之外,朝廷还在各县,开办了养鸡场,养鸭厂。

    同时向农民以1枚铜板一斤的价格长期下各村收购,蝗虫等害虫。

    虽然价格不高,但是确极大的增加了普通百姓抓捕蝗虫的积极性。

    要知道,大明平均2.8年就会发生一起蝗灾。

    蝗灾发生的原因从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蝗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根据科学研究,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但是在这个时代,一旦遇到旱灾,人们基本无能无力。

    所以当下尽可能的降低各地的蝗虫密度,能够有效的降低蝗灾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