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周忱

    第二十五章 周忱 (第2/3页)

公子果然英姿过人,不过公子却有些急躁了,须知欲速则不达。公子现在要做的就是一个字‘稳’。只有稳住阵脚,才不被外力左右,想必公子一定被令尊教训了吧?”

    “恂如先生说的是,昨日归家被父亲狠狠教训了一顿,以至今日胸中愤懑,出来散散心。”

    “公子大可不必如此,公子的作为还是被很多有识之士看在眼里,愿意为大明做事之人会站在公子这边。此举阐明了公子之志,有相同志向者会慢慢聚拢在公子身边。”

    “本公子问恂如先生一个问题,以大明现在的制度,多久亡国?”

    “公子如何有此大逆不道之言?”

    “这就是大逆不道了,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忧患意识?恂如先生一定熟读史书,可有不亡的王朝?”

    周忱脑子里一片空白,他被朱瞻基的这个问题给雷住了。从来没有敢想这个问题,更没有人敢问这个问题。

    可是不想不问就不存在吗?天下哪有不亡的王朝,无非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太孙殿下竟然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大明才立国多少年啊!

    “周某说不好,不过朝代更迭无非就几种因果。其一,大灾导致饥民揭竿而起,从而动摇王朝根基,如陈涉世家。

    其二,主弱臣强,以臣篡君,颠覆天下,如王莽。

    其三,外族入侵,以异族临天朝,就如前元。”

    “就以先生说的三条来说,天灾为何朝廷不出面赈济,丰年所积下的粮食去了哪里?做为朝廷每年向百姓征收那么多的赋税,百姓遇到困难时难道不该伸出援手吗?”

    “公子,真到了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朝廷肯定也没有了足够的粮食用于赈灾。”

    “粮食去了哪里?大明的土地会变少吗?”

    这个问题已经直指核心,周忱不敢回答,任何朝代晚期必然是土地兼并严重,土地集中到了什么人的手里,这话大家都明白可就是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