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朱高煦

    第七十章 朱高煦 (第2/3页)

事不能做,百姓才不会盲从盲信。

    要想实现全民教育,首先就要打破大明的现状,大明的现状就是以宗族为纽带,以姻亲为桥梁,搭建起一个个的宗亲社会。

    在宗亲社会里,族长的话往往比圣旨还管用。一族族长大多数情况下又是当地士绅,士绅加上宗族统治了大明的乡下。

    如何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打破宗族社会,这是一个大难题,朱瞻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按照后世的经验,大规模工业化将农业人口吸收到城市,宗族社会自然就会瓦解。

    可是在大明搞大规模工业化任重而道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反正在朱瞻基的有生之年估计是看不到了,后继之人还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继续推动改革吗?

    连续赶了几天的路,一路上再无任何波澜。沿途看到的百姓依然是极端的贫困,按照梦中后世对贫困户的划分,大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贫困户。

    而大明这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才是所谓的民,皇帝不可与他们争利,而且也不能违背他们的民意。不然就是他们口中的独夫民贼,反正笔杆子掌握在他们的手里,皇帝也挡不住他们写什么。

    至于百分之九十多黔首百姓是什么?是草芥,是韭菜。草芥与韭菜也配拥有自己的声音吗?

    过了双流镇后,一路上再没有发现白莲教的踪迹,看来白莲教的影响还没有扩大。

    一路行来,朱瞻基见多了贫穷与苦难,光是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就见了很多。

    作为父母,但凡有一丁点的办法,谁愿意卖掉自己的儿女,这还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呢,若是乱世又该如何?

    朱瞻基的心情很是沉重,一路南行,路过的都是大明的精华地区。连这些膏腴之地百姓都过得猪狗不如,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行至乐安州附近,朱瞻基忽然想起这里是二叔汉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