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税收杠杆

    第一百四十三章 税收杠杆 (第2/3页)

过投资道路、工业等返回民间,促成一轮完整的商业循环。这才是税收的真正意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听了皇帝的话,众人恍然大悟,原来皇帝更看重的是一个作坊能够解决多少百姓的营生,不能解决百姓营生的商业,挣多少钱对于国家来说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臣明白了,可是陛下是人都是逐利的,如何让有钱人将钱投入到用人更多的产业中,而不是利润更高的产业中?”张辅第一个反应过来。

    张辅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朱瞻基颔首道:“英国公这话问得好,控制资本的流向是一个官府的责任,钱用好了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用不好可能会让一个国家瞬间轰然倒塌。

    官府手中掌握着征税之权,完全可以通过税收的杠杆调节资本的流向,比如我们需要资本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能够提高百姓的就业率。我们就可以给予这样的工坊一定的税收优惠,甚至第一年可以免征营业税。

    若是要控制资本不让其流向奢侈品等并不需要多少人工的产业,那就对其征收大额的税收,比如青楼这样的暴利行业就应该加大税收力度,至少要缴纳营业额一半的重税。

    通过重税遏制这种不道德的行业存在发展,同时也能让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掂量一下,是否有利可图。”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不过臣还是要泼点冷水,这税谁来征,如何征税可有什么具体的章程,什么样的政策在下面胥吏的盘剥之下也会走样,本来是好的政策结果却变成了恶政。”

    “英国公所说的不是收税的问题,而是收税人员的管理问题,这需要设计一套收税办法,并且收税人员要有一个专门的收税部门,每年要对这个收税的部门进行考核。

    在朕看来大明存在的最大的弊端在于收钱的与花钱的是同一个人,比如一个县的知县,他既负责收税,同时又负责将税收花出去。如此权柄集于一人之手,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