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封驳

    第二百六十八章 封驳 (第1/3页)

    返回兴和城的李擎接到皇帝的密旨,在草原上寻找天然碱池,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石亨的联合部队身上。

    皇帝并没有让他们盲目的去寻找碱池,而是让他们去向牧民打听,哪里有苦水池,这些苦水便是纯碱溶液。

    草原上这样的苦水很多,当地的牧民将这些碱水湖泊称之为‘苦水淖’!至于纯碱的提纯方法与食盐没有任何区别。

    为了提高效率,负责生产的工作队采用日晒与水煮相结合的方式制作纯碱结晶体。这些生产出来的纯碱主要供应天津工业区毛纺织厂的羊毛清洗,为了便于海外贸易,也为了对草原保密,朱瞻基将毛纺织厂安排到了天津工业区。

    不然草原人也不是傻子,发现汉人竟然在用羊毛织布,那他们肯定会提高羊毛的售价。

    李擎在兴和城给皇帝密奏了整个夺取河套的经过,在这场战役中,羽林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骑兵的配合下对瓦剌骑兵打出了非常悬殊的战损比。

    唯一遗憾的是脱欢发现势头不对,带着军队壁虎断尾撤退了。如今鞑靼已经控制了整个土默川,再次成为了河套的主人。而大明也在东胜卫旧址上开始建立东胜城,并且开始在山西陕西招募流民在黄河岸边进行耕种。

    依靠黄河水利的灌溉,用不了几年,河套就能成为一个新的粮仓。到时候整个河套,我汉人已经占据多数,蒙古人再也不可能跟我们竞争河套的归属权。

    朱瞻基收到李擎的密奏也是没想到这次的军事行动竟然如此顺利,不过想想也是没有问题,不同于大明进攻草原时人生地不熟,对上草原民族不占地利。而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有鞑靼部做向导,瓦剌又对鞑靼有着本能的蔑视,造成了脱欢的轻敌,这才是这么顺利的原因。

    让朱瞻基非常满意的是这一次不但仗打的漂亮,而且李擎还从阿鲁台手里敲出三十万贯。等于这场仗大明朝不但没搭钱,而且还挣了许多钱。

    这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