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本色与折色

    第四百章 本色与折色 (第2/3页)

   “怎么会?刚说完要感恩皇帝,你这会儿又不相信皇帝陛下了,官爷说每年只要一成利息,而且不利滚利,说这叫惠民贷款,由一个叫做皇家银行的衙门放贷。

    不过有一个前提,必须要有资产抵押,官爷说这个资产就是指土地,有五亩地最多只能贷买五亩地的贷款。”

    “那要是没地呢?”

    “没地就不能买地,官府担心无地的人家没有还款能力,不过官府也给了没地的人出路。

    可以选择出海移民,大明在海外有数不清的土地,人去了就给白送十亩地。不愿意出海移民的也可以选择到天津上海去做工,一天三十文钱。

    而且官府还说女人也能做工,可以进纺织厂纺纱织布,一天也挣三十文钱。

    当家的若是咱俩把地租出去,一起去做工,两个人一天就是六十文,就算我们一天花费二十文还能落下四十文呢,一年下来可就有十多贯。”

    “别想那没影儿的事,就算是去了一天能挣三十文,咱能保证天天有活干吗?不过这买地之事倒是可以考虑。

    咱庄户人种地就有根本,其他的那都是浮财,不经用!”

    女人见自家男人对出去做工不感兴趣,便不再提这个话题,而是说道:“进了一趟城,也没舍得在外面吃点儿东西,饿坏了吧,奴家给你做饭去!”

    刘二柱的心理,代表了大明大多数百姓的心声,有道是人离乡贱,只要能活下去谁都不愿意背景离乡。

    朱瞻基想要发展工业,当然不能任由百姓都守在土地上,随着人口增加,最后自爆而亡。

    以后大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还鼓励兼并,只有让百姓失去土地,才能迫使百姓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给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

    同时要吸引农村百姓进城,就必须要有城乡差距,让老百姓明白进城做工要比在乡下种地有更多的收入,日子过的更好。

    至于城市产生虹吸效应,大量的吸纳农村劳动力后,农村造成空心化,无人耕种田地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