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考核

    第四百四十二章 考核 (第3/3页)

    再说教化,所谓的教化就是考量一个地方再地方官的任上出了多少秀才,出了几个举人,有没有出一个进士。

    至于他们是如何出的,官府从来不会管这些人有没有钱读书,所以黔首百姓家里是很难出一个读书人改变命运。知识学问依然还是被士绅大户垄断,与魏晋九品中正制区别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士人的划分不再分什么上品下品。

    最后是刑狱,考核一个地方的刑狱,不是考核刑狱的破案率,而是考核地方官任上出了多少案子,案子越少越优秀,反之就是不合格。

    真不知道这样荒谬的结论是怎么做出来的,正因为有这样荒谬的考核制度,地方官非常不愿意接手诉讼,甚至会对诉讼者进行各种刁难,造成多少冤案。

    如此不为百姓解决切身问题,就造成了地方士绅宗族窃夺了本属于官府的权力,他们竟然能够私设公堂,对百姓进行处置,这是对《大明律》极大的挑衅。”

    唐三任的话再次将话锋指向了士绅,甚至还牵涉到了宗族,这一下的打击面可就扩大到了整个文武的层面,只说士绅武臣觉得并不关自己的事,可以坐在一旁看热闹,可是涉及到宗族那就不光是文臣之事,任何都有家族,所谓宗族就是家族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小社会。

    保定侯孟瑛打断唐三任的话说道:“唐大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大家之中族长处置犯错的族人怎么就成了窃夺朝廷的权力?”

    朱瞻基坐直了身子,他知道孟瑛的问话代表着整个大明所有的宗族。宗族问题已经成了家与国之间的较量,若是朝廷胜利,就能打破宗族对百姓的控制,若是失败,以后再想改变大明宗族至少还要几百年。

    “保定侯!下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百姓犯了法应该由官府处置,还是由宗族处置?”

    “当然是由官府处置!”

    “那通奸是不是犯法?”

    “当然是!”

    “既然是犯法,理应归官府处置,那为什么各地都有抓住通奸者沉塘的私刑?《大明律》明确规定通奸者男女之间处以杖刑,犯妇由本夫处置,可以不计前嫌继续过日子,也可以休妻另娶,可有那一条规定宗族可以草菅人命的,这难道不是侵夺官府权力吗?”

    “就算是宗族因为气愤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那也是基于义愤,只要朝廷晓以利害,相信各地宗族都是通情达理之人,自然都会拥护朝廷的大政方针。”

    唐三任刚想说话反驳,朱瞻基摆手拦住唐三任,说道:“保定侯所言有道理,所谓不能不教而诛,朕应该先晓谕天下,大明域内所有天下百姓有犯法者,必须由官府判处,各地百姓不论是何人,都不得私设刑堂!”

    皇帝看似是阻拦唐三任,实际上却是偏向了唐三任说法。什么叫做晓谕天下百姓不得私设公堂,这不明摆着在说宗族私设公堂吗?

    不过皇帝既然给了文武台阶下,众人就不能再纠缠不休,这不准宗族私设公堂提议就这般诡异的通过,再无人质疑,以后若是想要对付宗族,只要调查其有没有私设公堂便可以进行拿捏。

    在目前的大明,宗族还是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毕竟大明是一个小农社会,普通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国家又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百姓的生计问题,宗族通过报团取暖,能够有效的抵御天灾人祸的风险。

    只要宗族在新政中不给朝廷使绊子,对抗新政,朱瞻基并不打算使用暴力手段对付宗族,况且这种事太失民心,就算是再穷的老百姓也不会支持官府去对付他有钱的族人。

    想要打破宗族社会,就得大力发展工业,当一个小家庭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很好的生存下去,并不用依托于宗族的庇护,宗族社会自然而然的就会慢慢的瓦解,毕竟宗族社会族长对于普通族人的盘剥也很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