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夏税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夏税 (第2/3页)

什么是风向。

    不过混天蛟有一个最终的主意,在和船工们闲聊的时候,知道了在南边的福建对面一个大岛叫东番岛,上面地广人稀,只要能上了这个岛,官府就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所以不管谁怎么劝说,他就是一根筋,一定要航行到那个大岛上。结果就是这位不按套路出牌的首领,让大明的海军精锐大多数都扑空了。

    上海分舰队,按照郑和的指示,直接就去了嵊泗列岛,挨个的岛上盘查,除了找到几乎渔民之外,连个海盗的毛都没有找到。

    既然这里没有那就按照风向继续向北寻找,一路查找到朝鲜的济州岛,朝鲜王派驻在这里的济州牧亲自接待了上海舰队一行,听到舰队是来搜查海盗的,济州牧连连摆手表示济州岛从来就没有来什么海盗。

    并且表示,若是海盗来,一定给天朝擒下来送到天朝。看着济州牧信誓旦旦的样子,也不像被海盗袭击的模样。尽管有些怀疑这些朝鲜人的能力,还是选择了离开。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周忱已经把整个苏州的土地丈量完毕,到了夏收的时刻。整个苏州府的新政改革进行到了关键的时刻,能否成功就看这一次的征税是否能让普通百姓满意。

    新组建的苏州税务局,周忱亲自坐镇监督夏税的征收。拿到新地契的百姓都已经知道,所有没有土地的百姓只需要服二十天的徭役,不需要缴纳赋税,有地的百姓也只要缴纳二十税一的国税和十税一的地税。

    至于什么是国税,什么地税百姓分不清楚,只知道只要到离自己家最近的税务所缴纳完这两样赋税,官府就会给他们颁发完税凭证。

    别看在官府的威逼下,老百姓都换了新地契,可是谁也不会相信真的只用交一成半的赋税。士绅们暗地里蛊惑百姓不要去税务所交税,让官府自己来收。

    在咱自己的村子里,有乡里乡亲帮衬着,官府还不敢太过的盘剥。你们把粮食推到官府的衙门里,那还不是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

    对于这一点新政官员在山东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对付这样下三滥的办法,轻轻松松就把士绅的谎言戳破。

    只要税务所有人来交税,而且是完全按照官府所承诺的税率征收,就能取信于民。新政官员早已安排好了第一个前来交税的百姓,承诺第一个来交税的百姓,能够得到一份奖励。

    其实这就是一种后世购物抽奖的手段,利用百姓的占便宜心理,税务所早已公开宣传每个前来交税的百姓都能得到一次抽奖的机会。

    并且第一位前来交税的百姓还能得到额外的奖励,这第一个前来交税的百姓,自然是税务所提前收买好了第一个前来交税的百姓。

    刘老汉家中有五亩地,在苏州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日子还能活下去,也仅仅是能活下去。每年除了正税之外,还要缴纳各种的摊派,凶神恶煞的公人拿着铁尺锁链,一言不合就要拉去县衙站枷。

    这种既羞辱,又残酷的刑罚若是不给衙役送点儿好处放回来就得丢掉半条命。老百姓但凡能够凑得上都不敢抗税,除非有士绅组织。

    士绅组织抗税那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煽动起百姓不过是为了携民自重。

    新政官员之所以选择刘老汉这样的自耕农做为代表第一个交税,是因为他们具有代表性,以往自耕农的税赋是最高的。

    刘老汉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都没说过大话,本来根本就不敢做这个出头鸟,可是为了儿子只好豁出去了。

    刘老汉的儿子十七八岁,前些年家里还算光景好的时候,就想着把儿子送进私塾读书识字,万一祖坟上冒青烟能够考上的生员,老刘家以后再也不用受人欺负了。

    然而读书却是个耗费钱的事,读了几年书之后,儿子倒是愿意读书,可是随着税赋越来越重,刘老汉已经无力供养儿子读书。

    一家人省吃俭用供养长子,早已经让其他的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