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收购一家报社

    第74章 收购一家报社 (第2/3页)

响,也是导致国家危机的因素之一。

    “老板,我国1910年建立通讯社,“美洲通讯社”是1945年4月建立的,这是我们国家的官方机构,也负责报社的管理,同时自身也发布消息。”

    “这两年必隆政府放开了新闻管控,所以是我们的好机会。”

    “我找的资料显示,我们国家至少出版240种报纸,1160种期刊,平均每千人拥有180份报纸。

    广播电台开办较早,全国约有110家电台,每千人拥有527台收音机。”这是明面上可以搜集到的信息。

    没想到阿根廷传媒业挺发达的,原先在科城的时候体会不明显,看的报纸就固定十几种罢了。

    “老板,有没有必要收购几家电台,现在要破产的电台也挺多的。”安德鲁提示圣赫塞。

    “暂时没有必要,等我们先把报社搞起来在说,只要报社足以产生销量,就可以开始买电台了”

    电台的事情,确实可以搞下,但报社都没搞起来,电台也不好弄,事情一件件来好一些。

    “竞争对手有吗,最大的报纸有哪些。”竞品分析非常重要,如果不搞好,到时要打哪个都不知道。

    “老板,现在我们国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国民报》《号角报》这两家,这是除了国家通讯社外最大的两家报纸,其他的销量确实比较少,没有具体统计销量。”

    “对了,老板,经过一些资料分析显示《号角报》的一些文章很可能有造反的言论,跟一些科尔多瓦军方有些联系,虽然表面上是中立的,”安德鲁说了一条重要的信息。

    “哦?科尔多瓦吗,有点意思,事情越来越有趣了,”看来现在舆论已经开始从内部攻破必隆政府的迹象了,还真是有趣。

    “对了,《号角报》的创办者叫什么名字?”

    “于1945年由罗伯特·诺布尔创办,在我们省的影响力非常惊人,据他本人承认,是传统自由派与保守派人士,也为军官发声,

    每周的销量在6万份左右,其他报纸在4万份左右;月销售额在30万份左右,总浏览量为140万人/月。”安德鲁汇报说道。

    “可以可以,厉害,五年多时间能把这个搞这么大,背后没人是不相信的,能在必隆总统的眼皮底下发展的这么庞大,已经快追平《国民报》的数据了。”

    “暂时没有查出他跟谁有太多联系,老板要找人盯着他吗?”

    “没有必要,先发展自己的实力吧。”

    “安德鲁,等下跟我去,先从这个《民主日报》和《拉普拉塔报》开始看看,下午再去《巴拉圭日报》《大西洋晚报》《新阿根廷日报》这几家看看。”

    “好的,老板,”

    圣赫塞没有看这些小报社发行的报纸,他现在只需要一个壳子,然后买下来,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改造就可以,如果能有几个合适的人才执行,那就更好了。

    城内报社并不分散,大多位于主城区,这里分部大大小小几十家报社,

    看了一圈,把《巴拉圭日报》《拉普拉塔报》排除在外,他们报社真的除了有个报社的名头,什么都没有了,《巴拉圭日报》包括老板只有4个人,《拉普拉塔报》更离谱只有3个人。

    又是记者,又是编辑,又是发行人,就是不知道能力怎么样。

    《民主日报》规模虽然有十个人,设立了三四个部门,却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弱一样的记着,圣赫塞干脆直接放弃,做记者和新闻也需要体力活,把他们买下来养老,圣赫塞可不觉得自己是个慈善家。

    《民主日报》有十多个人,但看着都是一些太狂热了,而且要价太高,觉得不划算,也是放弃。

    《新阿根廷日报》位于学院区附近,没想到就在附近,一看到规模有二十多人,不错,第一印象还可以,虽然租的地方破了一下。

    安德鲁去找报社老板了,圣赫塞看了一下,发现挺满意的,有四五个小房间,还有自己的印刷机,编辑部,营业部,广告部,印刷部。

    一个小年轻,跟安德鲁并肩走了过来,

    “鲁伯特,这是我的老板,圣赫塞先生。”

    “您好,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