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布局后杜鲁门时代

    第137章 布局后杜鲁门时代 (第2/3页)

救了,哪怕有新关税续命,那时候阿根廷不管谁来做总统,也只能在财政枯竭的情况下,彻底投靠美国人。

    这次巴西的声明,在拉美其他国家也引起了一些连锁反应,巴拉圭当局直接拒绝美军进驻,这个本身是板上钉钉的,圣赫塞在巴拉圭并没有太关注,他担忧的是乌拉圭。

    再北方的事情圣赫塞也管不了,但乌拉圭这边是绝对不允许美国佬驻军的,那将成为阿根廷心脏部位的一颗钉子,所以乌拉圭的运作很快取得成效。

    5月29日,乌拉圭总统安德雷斯迫于阿根廷和白党压力,也拒绝了美国驻军,在野党白党领导人马丁·埃切戈延攻击安德雷斯出卖祖国的行径,但红党实力强大,在国内并没有在受到太大影响。

    乌拉圭白党也叫民主党,主要代表农牧业主和天驻教势力的利益,与乌拉圭红党长期争夺政权,但在乌拉圭影响较小。

    红党从成立至今一直是执政党,政治倾向属社会民主主义,主要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和自由职业者的利益,实力强大,倾向于投靠美国。

    乌拉圭的建立,事实上是作为在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的缓冲国,巴阿两国在乌拉圭影响力一直很大,左右摇摆,投靠美国人,事实上是可以保护乌拉圭利益的,

    毕竟乌拉圭人口太少了,现在也不过两百万不到,乌拉圭曾经是大拉普拉塔总督区的核心,又被并入巴西,后来加入阿根廷最终独立,独立后发展速度一直慢于阿根廷和巴西,胜在政府比较稳定,现在是红党执政。

    乌拉圭,177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被葡萄牙占领,1821年并入巴西帝国。

    1825年,西斯普拉丁省宣布脱离巴西帝国并入阿根廷,改称乌拉圭,巴西向阿根廷宣战,未能取得战功,但当时阿根廷地方不稳定,

    双方只好在1827年签署草约,承认乌拉圭仍为巴西领土,不久阿根廷搞定国内,阿军把巴西军驱逐出乌拉圭,双方最终签署和约,承认乌拉圭为独立国家。

    这些只是现在52年发生的一些事情,而且斯大林在全球的威望远远胜过杜鲁门,除了年纪大了,没其他毛病,如果能够多活几年,估计苏联人真的能够转型成功,斯大林的能力太强大了。

    可惜他的后任玉米大帝水平确实不太高,相对来说,他导致苏联思想混乱僵化,在军事体制上一去不复返。

    现在全球就是如此混乱,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那就是现在世界秩序还是处于旧殖民体系的末期,美苏在对付英国人上,还是保持了一致的。

    丘吉尔下台以后,英国几乎失去所有海外殖民地,美国也将失去最后一道门槛,彻底膨胀起来,反倒是苏联人,也只能再次隐忍了。

    ……

    6月1日傍晚,玛利亚市,

    玛利亚镇已经正式升级为县级市,周边的圣马丁县也划入规模,科沃镇长老老实实的在搞整合工作。

    时隔10个月,圣赫塞带着康斯坦丁和安保人员,再次回到了这里,看着繁荣的玛利亚镇,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短短半年时间,玛利亚镇人口,已经从10万增加到13万。

    工厂规模扩大了几倍,华灯初上,玛利亚镇的白班工人们已经下班,开始了夜生活,这个工业镇的各种体育娱乐设施已经修建好,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还有探戈舞会等等。

    中班的工人们也正已经上工,1  0点过后是夜班,圣赫塞为了加快玛利亚镇工厂发展,年初的时候正式开启了三班倒制度,这才是他能快速发展的原因,

    有了玛利亚镇水电站一期电力的支持,现在不缺工业用电,鞋厂、服装厂、方便面厂、啤酒厂、蒸馏酒厂都扩大的非常快,员工数量直接在半年时间从一万不到,增加到2万多人。

    “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圣赫塞看着忙碌的工厂,并没有出声,玛利亚市现在治安不错,民兵部队也继续扩大中,警察厅人数历史性的达到了90人,也不足以应对现在复杂的情况。

    圣赫塞一回来,没有去玛利亚镇委员会,而是在罗莎家呆了一夜,才开始自己的玛利亚镇之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