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大结局

    第168章大结局 (第1/3页)

    看着第七题,所有皇帝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这道题,绝对是所有考题之中最为沉重的一道。

    哪怕是之前,刘彻、刘病已等皇帝,都避而不谈,没有去质疑。

    错了就错了,没有得分也就罢了。

    这道题,  已经涉及到朝廷运转更深层次的东西。

    从之前的几次质疑中,他们能看得出来,城主对老刘家皇帝的感观可不太好。

    若是再纠结这个问题,使得老刘家的一些东西曝光,那就更尴尬了。

    哪怕以厚脸皮著称的老刘家,现在也感觉到有些尴尬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  刘秀这个后世皇帝,  居然会选择质疑这道题。

    经过之前的交流,刘家皇帝们都知道。

    刘秀这个后辈,  乃是一個极为优秀的后辈。

    若非有刘秀,他们老刘家的天下,只是传承了二百一十年就结束了。

    是他,是他,正是有了刘秀的力挽狂澜,才硬生生将已经崩溃的大汉江山给拉了回来。

    西汉二百一十年灭亡之后,刘秀开创的东汉,又生生为老刘家的大汉王朝续上了一百九十五年。

    使得整个大汉王朝的寿命,高达四百二十二年。

    翻遍史书,无出其右者。

    言归正传,光幕之上,显示出刘秀的试卷。

    第七题,刘秀选择的答案是‘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城主的判断之中,给出了五分的满分。

    很显然,刘秀真的做到了这一点,  符合判题标准,所以才能得满分。

    但是,  此时的刘秀,  却是对这道题产生了怀疑。

    所以,他选择站了出来,向城主提出了疑惑。

    “哦,你确定要知道这道题的标准答案?”

    嬴政闻言,赞赏的看着刘秀,轻轻问道。

    他看得出来,刘秀已经超越了这道题目,站在了更高的位置。

    问这个问题,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为了天下百姓,考虑最实际的问题。

    这一点,已经比之前老刘家的皇帝们都要好了。

    “是的城主,秀想知道最佳答案,以便我等今后在处理天下大事上,做出最好的选择!”

    刘秀选择的是第二个答案,虽然得了满分,但他感觉在这个事情上,这个答案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如此,在获得了‘诸天帝皇城’的正式城民身份之后,  国力提升了数倍。

    他感觉,从此之后治理天下的方式,应该有所变更,有所改变。

    而对于这一点,他还拿不定主意。

    “最佳答案先不急,你能说一说,对于这种事情出现之后,能想到的最佳处理手段吗?”

    嬴政点了点头,对知道上进的刘秀很是满意。

    不过,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对方。

    正确答案,显然是第一个选择: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渡过难关;

    这是后世王朝的处理方式。

    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

    无论是洪灾,还是地震,亦或是瘟疫...

    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所有人团结起来。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渡过难关;

    那种铺天盖地的场景,哪怕是嬴政看了也为之震憾。

    “秀能设想到的最佳答案吗?”

    刘秀闻言,先是一惊,倒是没想到城主居然会反问他。

    他想了想,很快就认真的回道:“回禀城主,秀觉得,面对这种人力无法阻止的事情时,只能加强朝廷的预防工作。”

    “然后,如果灾害发生的时候,则需要朝廷调集到足够多的粮食,去拯救每一个受灾的百姓。”

    “最后,再调集整个天下的力量,完成灾后的重建工作。”

    “这一点,需要国库有足够多的开支去支撑,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言。”

    很标准、很官方的回答。

    但由此也看得出来,这是在汉朝之时,能做到最极致的一步。

    毕竟,不能以两千年后的标准,去要求两千年前的人。

    嬴政闻言,微微颌首。

    这是华夏数千年来,由无数经验教训所总结出来的最佳答案。

    当然,这个最佳答案的前提就是,朝廷经足够强大的富裕。

    毕竟,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当朝都是一次重大的伤害。

    听到这里,无论是刘邦、刘彻,还是后世的李世民、李治、朱元璋等皇帝,都点头认可。

    哪怕是站在天空中的曹操、王莽、朱棣、武则天四人,看向刘秀的目光也变得和善了起来。

    在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之中,哪怕是不同的时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就没有让人失望过。

    只要有一口吃的,只有还能喘气。

    人们就绝不会放弃生存的希望,都不会放弃重建家园的希望。

    无论是哪一朝,哪一代,都依然如此。

    应该说,华夏民族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是铭刻到骨子里的。

    “哦,能具体一点么?”

    嬴政接着引导道。

    “比如说,如何加强朝廷预防?又怎么做到拯救受灾的每一个百姓?要花多大的力气和代价,去完成重建工作?”

    如果能引发在场的皇帝们,让他们在处理天下大事的时候,多一份职责,少一份放任;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训斥;多一份关心,少一份随意;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多一份赏识,少一份自弃...

    那他举办这次入城考核的预想,就算是超标完成了。

    “嗯?”

    听到这三个问题,刘秀的眉头皱了起来,脸上也没有了之前的从容。

    他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脑海疯狂的运转。

    这三个问题,已经不再是广而泛的空话,而是具体的措施。

    “加强预防,拯救百姓,灾后重建...”

    城主嬴政的三问,也问到了场中所有的皇帝。

    他们也下意识的思考了起来。

    毕竟,身处于一国之君的高位,就必须要具备处理天下大事的能力。

    就算是暂时缺乏这些能力,也没关系,抓紧机会学习才是正理。

    如果不重视、不在乎,那才是对天下百姓的不负责,对江山社稷的不负责!

    “回城主,如何加强朝廷的预防工作...”

    刘秀思虑了一下,回道:“秀认为,应该加大天下官员的灾害预防培养,同时,在灾害发生之前,准备足够多的粮食,能让百姓支撑到朝廷的救援到来。”

    “以及...以及...”

    想了半天,似乎在组织语言,寻找足够多的预防措施。

    然而,以他的见识,也只能想到这里了。

    “抱歉,秀实在想不到更好的答案了...”

    刘秀的脸色有些发白,坦诚了自己认知的不足。

    “那灾害发生之后呢,又该如何处理?”

    嬴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灾害发生之后...”

    刘秀接着回道:“朝廷应该委派钦差大臣全权督办,统合各个部门,筹集人力物力,组织救灾事宜!”

    “同时,要对那些此次灾害之中的贪官污吏、不法商人给与严惩,奖励那些贡献突出的官吏,甚至是普通百姓!”

    很显然,对于这一点,刘秀颇有心得。

    “甚至...”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如果有必要的话,朕可以亲自前往灾区督办!”

    “咦,这岂不是另类的御驾亲征?”

    听了刘秀的话,李世民目光一闪。

    “好你个刘秀,居然从永乐大帝的事迹中得到了启发,走到了我们的前面!”

    很快,他就想到了什么,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举一反三,不愧是光武帝啊!”

    其他皇帝很多都对此表示赞同,并对刘秀佩服不已。

    “要御驾亲征,安抚那些贱民?”

    有赞同的,自然就有反对的,乾隆一听,不自觉地眉头一皱。

    心里腻歪得很,刘秀这个家伙,也太会表现了。

    可耻!

    “那最后一个呢,灾后的重建工作又该如何展开?”

    看了一眼刘秀,发现这小家伙果然很秀,连亲自前往灾害现场都能想到。

    嬴政倒是对他高看了一眼。

    不管是做秀还是出于本心,能说出口本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灾后重建...朝廷应该给予受害百姓一些钱财和粮食,再减免他们的赋税。”

    刘秀沉思了一下,缓缓说道:“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他们渡过灾害,重建家园。”

    “还有么?”

    嬴政问道。

    “回城主,没有了!”

    刘秀很光棍的承认:“这已经是秀能想到最好的方案了。”

    其他皇帝都点了点头,对其所说的方法表示认可。

    刘秀的回答,已经很标准了。

    其实,无论是哪朝哪代,在处理灾害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都相差无二。

    毕竟,封建王朝是家天下,不是国天下。

    “好吧,既然如此,那朕就和尔等说说,最佳答案是什么吧!”

    面对着在场皇帝们好奇的目光,嬴政不再犹豫,为他们讲解。

    “首先,预防工作!”

    嬴政目光一动,光幕上自动显示出画面。

    “第一,成立应急应灾预防部门,此部门上到朝廷下到各郡县,皆设有分部!”

    “其中的人员,应该当有专业的水利、防火、防旱、防寒、防疫、地震等方面特长的专家主职或是兼职组成。”

    “朝廷也应当为该部分配备相应的如地动仪、钦天监...等人员、钱粮、物资一应供给。”

    “同时,官府应当发动当地乡绅、百姓不定期参与到灾情的监测、预防训练之中。”

    “不定期组织百姓在庙会、集会、农闲之时,宣传讲解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办法等活动。”

    “这样做,可以让民众知晓一些基本的灾害自救、逃生等相应知识,以便做到尽最大的可能避免人员损失。”

    “然后,根据相应的天气情况,譬如暴雨、干旱等,对治下百姓进行相应的预防工作,积极准备应对或许有可能来到的灾害。”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对当地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山坡、地面、河堤、房屋、山林等设施,进行定期的修缮和维护。”

    伴随着嬴政的讲解,光幕变成了一块黑板,将他所讲的话都详细的列了出来。

    一条一条,很是详细。

    哪怕是普通百姓,都能一目了然。

    当然,有无数的百姓都不识字,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但光幕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哪怕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却仍然能让观众们看懂。

    它能自动将其转换成观众能理解的意思。

    然而,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能看懂。

    所以,在看到嬴政讲解的内容之后。

    他们都懵了。

    这一系列有组织、有条理的灾害预防理论,将所有人都给看懵了。

    在场的皇帝们,以及其所在世界中的文武百官,江湖侠客、文人墨客,以及普通百姓们。

    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懵逼了。

    这种来自数千年后的救灾知识,瞬间就打破了他们的三观,让他们不由得怀疑人生。

    “还有,如果朝廷的财力充足,甚至可以给每一个郡县的应急应灾预防部门,都配备足够多的人员配置!”

    “接着,如果有牺牲在灾害之中的人员,应当给予其相应的荣誉,以及保障其家属的生活水平。”

    “给予相应的身份以及帮助,可别让英雄流血牺牲又流泪。”

    然而,在所有人都懵逼的情况下,讲解还在继续。

    巴拉巴拉的讲了一通之后,嬴政才停了下来。

    当然,更为深层次的东西,他并没有讲。

    后世那种制度,在眼前这些皇帝所属的时代,根本就行不通。

    所以,也没必要讲出来,讲了出没用。

    不得不说,后世那个时代,虽不能说尽善尽美。

    但其面对各种情况时,所爆发出来的凝聚力、团结力,足以震撼所有人。

    人们彷徨着,翱翔的雄鹰磨破了鹰爪!

    人们祈祷着,逆流的大鱼摇摆着鱼鳍!

    人们绝望着,草原的孤狼舔舐着伤口!

    人们欢舞着,九天的神龙发出了龙吟!

    春去秋来,悲伤,震撼,惶恐,不屑,傲慢,围绕着人们身边。

    天!压不垮这抹红色!

    地!撼动不了华夏民族!

    英雄,不是一个称号;不是一种职称;不是一座高山!

    而是一种信念;是一片希望!

    人们渴望着平静!

    人们回想着幸福!

    华夏民族,天压不垮,地撼不动!

    “这得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啊,真的可以做到吗?”

    许久之后,回过神来的刘秀不由得喃喃自语。

    这一刻,哪怕是淡定如他,也被震撼到了。

    “是啊,这根本就做不到!朝廷哪来的这么多钱财供养如此多的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