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节沪上战役结束(最近都是6k大章)

    第八百零一节沪上战役结束(最近都是6k大章) (第2/3页)

主动,开始大规模进攻,果军转入防御。

    10月18日,第三战区长官部决定在蕴藻浜南岸展开反击,阻止渡河南下的日军,任命第十九集团军司令薛长官为前线总指挥。

    此战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战车、毒瓦斯等诸种新锐武器发起大规模进攻,战事之惨烈堪称开战以来之最,我军伤亡异常惨重。

    23日,我方左翼防线被日本人突破,全线撼动,第三战区只得放弃北站和江湾阵地,退至苏城河南岸做消极被动防守。

    蕴藻浜失利,淞沪战局随即急剧恶化,当天日军倾其地面部队和空中力量,向大场方向连续发动强攻,遭到果军的顽强抵抗未果。

    26日上午,日军又以四十余辆战车为前导,向大场以西1公里的地方突破,攻入大场镇,当日下午5时大场失守。

    同一天,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附率一个加强营420余人,奉长官部命令坚守三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四行仓库。

    他们与敌血战四昼夜,击退日军6次围攻,毙敌200余人,而此营仅牺牲5名战士,大涨了国人志气,可惜迫于租界压力撤退。”

    陈恭澍听到这里微微点头,四行之战他是知道的,确实是淞沪战场难得一见的亮点,可一场战斗的胜利决定不了整场战役的胜负。

    仗打到现在,果军其实已经失败,国府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尽量保住生力军,在敌占区建立安全可靠的情报网络,以待将来反攻。

    这也是局座让他掌管沪上区的目的,总之不能把沪上就这么直接交给日本人,要留下人手埋伏在敌人的心脏,策应正面作战。

    他在这边想着,那边左重继续介绍着情况,沪上区的区长有资格也有必要了解战事到了什么地步。

    “目前果军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虽然依然控制着市区,但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久,根据情报判断,日本人的总攻就快到了。

    20日前后,日本大本营调第6,14,16,18师团,国崎支队,独立山炮第2旅团,重炮第6旅团,第1、2后备步兵团组成第10军。

    结合我们曾在普陀山发现绘制水文资料的日谍,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支部队的任务是从杭城湾附近登陆,试图直插(和谐)我军后方。”

    左重伸手比划了一个插入的手势,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登陆杭城湾?上峰是怎么布置的?”陈恭澍立刻问道。

    如此重要的战略情报,若是使用得当,一定可以给日本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打退了登陆部队,淞沪战局或许会有转机。

    “没有布置,前段时间的伤亡太大,第三战区已经没有可供调动的部队,那里只有一个不满编的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连负责防守。”

    左重面露疲惫捏了捏鼻梁,自从见过老戴,他就一直在忙着跟军方沟通此事,结果令人失望。

    即使军方相信特务处的情报也没用,没兵了,这三个字足以说明果军的处境到了各种地步。

    这种明知道会发什么又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灾难一点点降临的感觉很难受。

    其实国府要是将驻守在西北的精锐调回一两个师,局势也不至于这样被动,问题是某人不愿意。

    左重觉得,除了不放心地下党外,某人和高层这么做是想放日军进入沪上,挑拨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依托国防线打持久战。

    这条国防线在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战役结束时便开始筹建,几次易稿和变更方案,经过各种扯皮于两年前开工,总体上分为三条。

    第一条防线是昆支线和苏嘉线,定位为如果沪上战役失利,果军撤退后的第一条防线,用于迟滞敌军,使得主力可以撤退到吴福线。

    第二条的吴福线是主要防线,计划至少抵抗敌军三个月,为后方的兵力集结,军事物资生产争取宝贵的时间,是反攻沪上的基地。

    第三条防线以锡城做主要阵地,常市、石庄一线为后方阵地,大量构筑线性构筑工事,派出重兵防守,为金陵的最后一条防线。

    锡城北有长江,南有太湖,中间有大量河流、湖泊、沼泽纵横,形成水网区域,是日军坦克、大炮等重型设备前进的天然屏障。

    加之附近属于丘陵地带,有虞山、定山、狮山等分布在常恕、江阴等地,地势异常险要,这就为果军防守提供了有利条件。

    只是想得再好没用,前提是防线真的存在。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府的工程建造是大肥肉,皇亲国戚们怎么会轻易放过。

    几年下来防御工事没有造多少,这些人的家产倒是翻了几番,方方面面都得了好处。

    根据特务处的秘密调查,已经建好的碉堡、战壕全为土木结构,与设计图纸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差甚远,根本无法抵御大口径火炮轰击。

    但国防部派员围着酒桌和裙子转了转,连金陵都没出就上报了一份《验收苏福线南段构筑各永久工事报告书》,上面如是写道。

    苏福线南段,湘城镇、正仪镇往北直至吴江县各地区已完成,建筑固若金汤,进可攻,退可守,定可保金陵万无一失。

    现有69个永久重机枪掩体,8个小炮掩体,3个观测所及3个指挥所共83处,所有掩体射向角度俱按计划调整完毕,唯有15号机枪堡垒射向不符规定云云。

    实际上呢,除去几个做样子的碉堡建好了,战壕的高度还不及士兵腰深,挡墙别说挡子弹,一脚都可以踢塌。

    果党已然从上到下烂到了骨子里,想靠这种苟屁防线阻挡日军无异于痴人说梦,真要打起来只能用人命去填,用血肉之躯去抗。

    反正拉壮丁拉来的士兵不值钱,等到抚恤的时候又能捞一笔,很多果军长官估计巴不得战败,因为这样他们赚的更多。

    后世有些人拿着国府的报告作为证据,以此证明国防线的建造没有猫腻,这简直是个笑话,也不知道他们是真傻还是假傻。

    报告是报告,实情是实情,我民国自有国情在此,靠着国防线发财的人何止万千,谁敢把实情写出来只有死路一条。

    强势如特务处,照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然别说左重是某人的老乡,他就是某人的亲爹,同样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