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326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326章 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1/3页)

    汉军于幽州班师回朝,幽州刺史王腾设宴为丞相践行,领英令伪燕丞相归海卫随行。取道冀州,进入洛阳,各州郡官员皆来迎贺,领英一一抚慰。中原人民,皆箪食壶浆,夹道相迎王师,军民皆欢。归海卫在车中见之场面,默然叹息。

    领英见之,便问归海卫道:“足下以为公孙霸失天下者,究其根本乃为何也?”

    归海卫见问,遂躬身答道:“在下乃亡国之臣,本不敢再言天下事。然丞相今日问之,在下不敢不答也。顺安年间,汉失其鹿,天下群雄纷起逐之。大燕兵强地广,势力执天下之牛耳,四海敢与大燕相抗衡者,不过只有凉州第五均也。大燕并取三辅,发兵西剿,夺取凉州,又兼并并州、徐州。此时之势,天下大半皆归大燕。然而大燕不能克定南方,随之连番兵败失地者,非大燕兵不强、势不雄耳,乃人心所向背也。汉朝虽衰弱,然却并未失天下之心。又赖君等君臣英明神武,得以收罗四方豪杰,并取天下人心,所以才能以弱抗强,转守为攻,进而并取天下。由此论之,大燕之所以失天下者,在于四海人心向背也。”

    领英闻言笑道:“足下所见甚中其论。然以吾之见,公孙霸失天下者,乃在违背天道。汉朝以仁德布于四海久矣,公孙霸专以武力蛮横行事,尽废汉朝礼制,纵一时兵强,又岂能持久乎?足下乃熟读经史之人,在伪燕得以重用,然公孙霸所行国策,当与足下意愿背道而驰也。足下忠心竭力辅助伪燕,终究只不过是徒劳而已。”

    领英此语正说中归海卫心事,归海卫自得公孙霸重用以来,便有心以仁德治国,然伪燕连年征战,公孙霸以兵马武力起家,亦看重武人,昔日汉朝所行仁德礼制,一时尽废之。归海卫心中常忧虑之,然又不能逆公孙霸之意,亦无暇顾及此。今见领英如此相言,正中要害,无言相对,默然而已。

    十月下旬,领英班师回至洛阳,便在洛阳暂住,伪燕公孙贵君臣一行,已经乘坐海师战船从海上南下,至青州东莱郡,青州刺史赵山派军护送其等至洛阳。公孙贵一行到达洛阳数日之后,领英才领军至,洛阳驻军、旧日伪燕官员,皆来迎汉军,公孙贵亦伏地相迎之,并无亡国悲戚之色,只有汪谦等伪燕朝臣,见之摇头叹息。

    时伪燕御史大夫吴江,自以为得罪中原士人甚深,本不欲降汉,其本欲与苏则密谋出逃海外,然苏则已经败灭。迫于大势,不得不随公孙贵从辽东起行,又担心进入中原将为仇家所不容,行至青州,遂不愿登岸,欲要与王节去扬州,王节道:“你主既然降汉,前往长安觐见,为人臣岂可不从之?吾奉命押送你等至青州,勿得让吾违反军令。”

    吴江便实告王节道:“吾在中原多有仇家,恐不能见容。如将军硬要罪臣登岸,罪臣宁可蹈海自尽。”

    王节恐有差池,有违丞相军令,为兼顾伪燕降臣,遂对其道:“你等降汉入京,乃朝廷之命,何人敢加害你等?既然有如此不便之处,吾且知会赵青州,令军护送你等。”吴江还不愿意,王节斥退。于是令其等上岸,知会青州刺史赵山,赵山便派青州都尉鲍勃领五百军护送之。

    吴江不得已,前往洛阳而来,途中悄悄对鲍勃道:“在下中原仇家甚多,恐被人所害,将军如能护卫保全,在下有金银财宝甚多,皆在辽东,如他日能重回辽东,必当重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