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329章 徐州豪强多骄横

    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329章 徐州豪强多骄横 (第1/3页)

    昌武三年终,群臣朝贺长安,君臣共度除夕。春节初一,华武帝又率群臣祭拜宗庙社稷,于城郊祭祀天地,再设宴大飨群臣。初三之后,朝贺庆典完毕,诏命各地地方官员各自归地就职。

    群臣退而纷纷议论道:“陛下此番诏各地州牧刺史齐聚长安朝会,诚乃前朝所未有,一时之盛事也,可见陛下中兴大汉殷勤之心。”又见华武帝在朝会之上,事先将国事托付丞相,皆道:“陛下此举,乃为昭示天下,必定重用丞相治国也。”于是皆尊奉丞相,几与皇帝等同。

    群臣各归本职,各地州牧刺史也回至本州而去。有欲要观长安繁华、帝都庄严气象者,欲要再长安多住几日者,华武帝皆准之。

    初五日,御史大夫刘察奏请伪燕降臣公孙贵等遣归就封。华武帝准奏,遂召归命侯公孙贵于未央宫中,嘱咐道:“前去辽东带方,安心就封,遵奉汉朝,勿要生事,朕与丞相可保你终生无虞也。”公孙贵再拜叩谢。时纵横尚还在京师,与领英等商议军政之事。华武帝遂降旨,着太尉王腾率兵护卫归命侯公孙贵等降人归辽东封地,赐其车马,沿途食宿,皆官给之。公孙贵便带领吴江等原手下从人十余人,待纵横公务完毕,便与纵横一道出长安城望辽东而去。

    华武帝又召见交州刺史赵安国之子赵真,年已五旬,久在交州为官。交州长史许安前年已经病卒,赵真遂代为交州长史。华武帝本欲用赵真为交州刺史,赵安国上书道:“臣子赵真,虽有吏治之才,可为良吏,然难以领袖一州。”又言及交州地处南疆,南蛮诸夷错综复杂,需得文武兼备者任之。朝廷遂考虑左将军楚月为继任交州刺史拟定人选。今番楚月已经东征归国在京,华武帝便准备遣其接任交州。便问赵真,其父赵交州身体可还康健否?赵真回答:“臣今五十有二,臣父年岁将及八旬,已然高迈,身体虽无大恙,然恐天命难久留。臣父为之忧虑,此番遣臣前来,特嘱咐臣向陛下问身后安定交州之大计也。”

    华武帝闻言,慨然叹道:“赵交州镇守南疆四十余年,于汉朝多有勋劳。朕为太子之时,曾在长安城与赵交州有一面之缘,彼时正当壮年。不想时光如流水,今日赵交州已近八十高龄,朕亦垂垂老矣。此番不能回长安朝贺,难得再见,实为人生之憾事也。”

    便对赵真道:“左将军楚玉狐,乃赵交州昔日麾下部将,今为汉朝立下汉马功劳。其人文武兼备,正当盛年,卿亦知其人。朕决定用楚玉狐接替卿父,卿与交州官员得无异议乎?”

    赵真伏地拜道:“陛下圣明!楚玉狐文兼武备,在交州亦颇有威名,必能弹压南蛮诸夷,臣等盼其人领交州久矣,必无异议

    。”

    华武帝闻言大喜,遂召楚月觐见,嘱咐其接任交州刺史之事。命其与赵真同至交州,先以左将军出镇交州。若赵充国不能理事,便可接替其行刺史之事。

    楚月领命,遂与赵真一一拜别华武帝与领英等,上车出长安,带亲随十余骑,驰向交州而去。

    各州州牧刺史已经陆续离开长安。唯有徐州牧伍玄、凉州刺史颜芝、扬州刺史车安不曾来过长安,便在长安城多留数日。车安每日进宫问候华武帝以及皇后太子等,叙话家常。又与领英、刘察等人相善,互相敬重。华武帝笑对车安道:“大司马若爱长安,朕即可准大司马入朝为官。”车安道:“臣生自南方,安敢长留帝都?只是恐此番一别长安后,恐将难再见陛下也,故愿多驻留时日。”言罢,潸然泪下。华武帝心中感动,遂诏准车安在长安元宵节后再回扬州。

    华武帝又单独召见徐州牧伍玄、凉州刺史颜芝二人,先抚慰之,然后问二州政事有无需要朝廷相助之处。颜芝奏报有镇国大将军独孤虎坐镇凉州,凉州诸夷皆畏服王师之威,不敢作乱。问及伍玄之时,伍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