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潜龙归隐月溪村(全书完)

    第437章 潜龙归隐月溪村(全书完) (第1/3页)

    昌国十年,四夷遣使来朝长安,贡献珍奇,共有大小一百二十余国,尊奉大汉皇帝为天下共主,皆诚心愿意作汉朝藩属。

    时汉朝经济之盛,自秦汉以来,未所有也。大汉赫赫武功,威震东西数万里。国富兵强,人民富足,大汉进入极盛时期。

    而潜龙丞相威望,已经登峰造极。无论是在汉朝以内还是汉朝十三州以外,威望都远在天子之上,多有不知汉朝皇帝而知汉相潜龙者,四夷国君来朝,必定要拜见潜龙,一睹汉相容貌姿态。

    领英年已六十五,见汉朝已经兴盛,四夷又安定。自己位极人臣,平生所做之事已经完成,便生退隐之心。

    领英二子如今已经长成,在朝为官,为皇帝心腹。一女嫁与文雄之子文弧。文雄有二子,长子文德,年三十九岁,幼子文弧,年二十八。文德字显昭,有治世之大材,其人品行端正,道德纯良,又与天子有亲,潜龙见文德才干优长,能胜任丞相之职,于是便有将文德栽培继任自己之意。

    昌国年间,潜龙外出,每每让文德代理自己掌丞相府之事,任丞相府长史。

    昌国十年秋,四夷朝贺完毕,领英即上表启奏天子道:“臣自出竹庐,辅助华武帝与先帝,扶汉兴汉,至今已经四十年,今幸借陛下洪福,臣下尽忠竭力,大汉终于兴盛,边疆安定,四夷来朝,臣之职责已经完成。今陛下已经盛壮之年,便可亲临天下,以延续大汉兴盛之事业。臣年已老,愿卸去官爵,还政于陛下。臣别无所求,愿一身轻松,归隐山林,遂当年之夙愿,以娱晚景。”

    孝昌皇帝览表大惊,丞相功高,平日里面圣议事都是赞拜不名,并坐御座之旁,今日为何拜服于地陈奏表章,原来是有归隐之意。

    天子便亲自下座搀扶丞相起身,对领英道:“相父何出此言?相父虽然功高,然朕却无丝毫怀疑,为何要生退隐之意呢?”

    领英道:“臣奉天承命,兴汉事业已经完成,正宜功成身退,闲云野鹤。若贪恋于富贵权力,将有违天道,必遭天谴。陛下已经年壮,臣当奉还国政于人主,此为大汉之福也。”

    天子又道:“相父于大汉地位如泰山之众,大汉可无朕,而不可无相父也。相父若卸下权职归隐而去,则大汉以谁为倚靠?望相父为大汉江山基业着想,勿要弃朕而去也。”

    领英又奏道:“大汉之政务,臣已经安排妥当。文武皆有忠贞贤能人材辅佐陛下,必不误陛下大事。臣今已近年过花甲,精力衰朽,治国已经不堪再比后辈才俊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臣若不去位,反倒不利于后来者。且臣卸下职权,退隐山林,非是弃陛下而去。陛下如有召见,臣在有生之年,必然奉命前来。”

    天子闻言,知道丞相仪态坚决,一时如失左右手,心中着急,便对领英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