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1手枪

    M1911手枪 (第1/3页)

    m1911自动手枪作为美**队的制式手枪长达70多年。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m9手枪)后m1911a1被替代,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提供给军队、执法机构、保安人员和民间爱好者。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发射0.45英寸(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使用7发弹匣供弹,该手枪特点:一是结构简单,零件数少,分解结合比较方便;二是机构动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该枪最大不足是:重量体积较大,射击时后坐力大,影响射击精度。

    研制历史

    .m1911a1型手枪,是一种0.45acp口径军用手枪,该型手枪的原设计者是约翰·摩西·勃朗宁,初期产品是m1911型,并成为美军军官的制式手枪。1922年至23年之间进行了部分的改良工作,定型为m1911a1型手枪;由于采单行弹夹设计,使得装弹量只有7+1发。

    直至1985年,美**方采用伯莱塔92f(现在的伯莱塔92fs)来作为制式手枪m9,1911a1可以说是自美国南北战争以来,美国陆军所使用的传统0.45口径制式手抢的最后一种产品。而m1911a1的特色,则在于它那特大的口径。该型于枪采用了0.45acp(自动柯尔特手枪)子弹来作为弹药,这一种子弹的口径有11.43mm,可以说是一种又大又重的子弹。由于子弹偏大,以致于子弹的初速度并不高,只有246m/秒而已,却拥有极高的人体抑止力,子弹的设计重点并非在于追求贯穿力与远射能力,而是为了阻止突击而来的敌人,并达到吓阻效果而设计的。

    m1911手枪最初是由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勃朗宁1889年开始试验自动装填技术。在1895年发明了一种枪管后坐式工作原理的新手枪结构设计。1896年,勃朗宁和他的兄弟与康涅狄格州的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即现在的柯尔特工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勃朗宁利用新发明的手枪结构为柯尔特公司设计了一种发射0.38英寸柯尔特手枪弹的自动装填手枪。此枪交给美**方进行测试。结果军方对该枪表现并不满意,认为半自动手枪可靠性较左轮手枪差,没有采用。

    1899年-1902年期间,美**队正在菲律宾与当地的土著发生武装冲突。在战斗中美军士兵发现他们所装备的0.38英寸(9mm短弹)口径柯尔特转轮手枪停止作用不够大,再装弹速度太慢。因此,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新手枪和新枪弹,希望能在近距离上一枪击倒顽强的敌人。基于与菲律宾土著起义者战斗的经验,并在动物和人类的尸体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美国陆军军械理事会的主管约翰·汤姆逊上校(汤姆逊冲锋枪就是以其姓氏命名的)和路易斯·拉贾德上校认为美国陆军需要一种0.45英寸(11.43mm)口径的枪弹才能提供足够大的停止作用。

    1907年,美军方开始招标研制0.45英寸大口径左轮手枪及半自动手枪作为其新一代制式手枪。勃朗宁利用15g全被甲弹头把0.38英寸半突缘式手枪弹改装成0.45英寸口径的无突缘式手枪弹,并于1905年把这种口径的自动手枪提交给美国陆军进行评估。选型试验在1906年开始进行,多家公司参与竞争。最后柯尔特公司和萨维奇公司的样枪被选中。但这两种样枪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军械部要求厂方继续改进功能和可靠性参加进一步的试验。

    为了监督生产勃朗宁亲自去了哈特福德的工厂。最严酷的试验在1911年3月3日开始。试验中每支枪都要射击6000发,每射击100发后手枪会被冷却5分钟,每射击1000发后手枪会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上油。在打完这6000发后,这些手枪再用一些装配不良的枪弹进行测试。然后又把这些枪浸在渗有酸液或沙子和污泥的水中直至表面生锈,然后再进行更多的射击试验。这是枪械有史以来第一次经受如此严格的试验,尤其射击6000发的耐久性试验,这个纪录直到1917年才被打破。

    在评审期间,勃朗宁继续对原有的设计进行改进,例如改进了铰链、手动保险、握把保险和空仓挂机,又加长了握把并将倾斜角加大。勃朗宁手枪通过了一系列的试验,凭借其出色性能,赢得军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