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地位

    162 地位 (第2/3页)

符合绝大多数需求的首都。哪怕因此有些不足,也是可以容忍。

    看着茹瑺,朱雄英直白问道,“迁都之事不容置疑,良玉此前也随本宫在北平公干。这一次若是让良玉第一批迁过去,安置百官、家属、士绅,可好?”

    茹瑺二话不说,躬身领命,“臣领旨!”

    对于这样的工作安排,茹瑺当然接旨领命。实话实说,他并不想领这个工作,但是既然皇太孙开口了,茹瑺自然不会拒绝,他知道这也是皇太孙对他的锻炼。

    多做事自然也就能多出成绩,有些事情也算得上是皇太孙对他的信任,这样的工作更加不能拒绝,他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他期待着能够在皇太孙的心目中成长真正的肱骨之臣。

    一个陪读的身份让他抢占先机,这些年的不俗表现也让他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茹瑺明白,他不能骄傲自满,朝堂之上还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很多人也只是没有表现的机会而已。

    可不能觉得自己就是不可取代的,更何况茹瑺还有很多的期待和抱负呢!

    对于茹瑺的表现,朱雄英是很满意的,朱雄英喜欢这样听话的文武,尤其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朱雄英更是不喜欢大家议论纷纷,不喜欢有些人不断的置疑。

    或许现在的朱雄英已经有着一些独断专行的潜质了吧,以后的朱雄英会不会是独夫这就很难说了。不过这样的事情对于朱雄英来说,现在也不需要担心那么多。

    在茹瑺离开后,严震直来了,这也算是太孙班底的重要一员。

    实际上严震直算不上是传统文臣,他是家境殷实被选为粮长,这才慢慢出头。这个职位甚至算不上是真正的官,这是吏,当然比吏强一些,粮长是世代相传的职位。

    看着严震直,朱雄英笑着开口,“震直,可知外界多有议论本宫重工匠、喜奇淫巧技?”

    之所以这么说,当然就是现如今的环境,大家就是瞧不起工匠,而且老朱也是直接将工匠几乎打入贱籍,匠人们的社会地位自然而然的也就更低了。

    其实老朱这样的老封建,将工匠、商人这些都是看做不事生产,自然也就打压了。其它朝代的统治者其实也一样,都认为读书、种田才是正经事,其它的就要限制了,尤其是商人更是需要被打压,老朱顶多也就是严格些。

    严震直也没多隐瞒,说道,“回殿下,朝堂之上确实有人议论,都说殿下待工匠太厚!”

    朱雄英不置可否,只是再次问道,“震直,那以你之见,本宫待工匠太厚可有不妥?”

    严震直这一次稍微酝酿一下,才说道,“殿下,臣多在工部效力,蒙殿下青眼,臣得以位列朝堂。臣于北平多和工匠来往,臣觉得殿下该厚待工匠,也该打压工匠!”

    朱雄英饶有兴趣,问道,“哦?说说,为何这般说?

    严震直立刻回答,“臣居于乌程,觉得匠人多是木匠、铁匠等,此去北平,臣开阔了眼界。木匠、铁匠自然重要,我大明也需大匠。只是现如今,匠户多是民生,更是多制奢华享乐之物。似此等,臣觉得朝堂不该鼓励。”

    朱雄英忍不住笑了起来,严震直这人胆子也算得上是比较大的,不过他说的也是比较有道理。

    瓷器什么的不用说了,这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标签。丝织品等等,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标签之一。这些东西当然很重要,这样的一些奢侈品确实是有存在的必要。

    只不过朱雄英也觉得这样的风气得稍微注意引导,提升生活品质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说出现一味的追求享乐等等,这就是朱雄英不大喜欢看到的。

    其实现在的大明还好,苦水里泡大的老朱坐拥天下,但是没有穷奢极欲,甚至算得上比较简朴了。而朱雄英这个皇三代其实也是比较朴素的,他也不算是享乐主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文武心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