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家国大事、利国利民

    603 家国大事、利国利民 (第1/3页)

    作为大明朝的天子,朱允煐自然是无比关注高丽那边的一些事情。那里牵扯着大明大量的军力,还有诸多的粮饷等等问题,结果了高丽,才好让朱允煐能够更好的去经略其他地方。

    如果战事糜烂,对于大明朝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这一点很多人心里有数的。

    作为朱允煐的老班底,作为大明朝的工部尚书,严震直来到了武英殿,这不足为奇。

    在朱允煐面前,严震直这样的老臣也有一些体面,比如说朱允煐肯定会赐座。

    已经五十七岁的严震直头发花白,对朱允煐说道,“陛下,臣以为虽说国朝如今风调雨顺,只是也该兴修水利、疏浚渠道,这些事情看似耗费钱粮民力,不过到底利国利民。”

    朱允煐缓缓点头,这一点他肯定不否认,“蒙元时,京杭运河多有堵塞,黄河也多有泥沙,各地大河也确实该疏浚。皇爷爷尚未登基时就在做这些个事情,现如今自然也该这般。”

    严震直看着朱允煐,满眼期待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加固黄河大堤。”

    我去,这个工部尚书膨胀了,这是主动挑战起来地狱难度的副本了,这是要青史留名啊。

    黄河无疑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黄河的水文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多灾多难。

    或许在春秋战国之前,黄河上游的气候不错、植被还算茂密。但是慢慢的,黄河的河水里泥沙越来越多,导致了游的河床因此年年增高。

    历史上的开封被北宋立为都城,可是城外的黄河高于地表,成为了悬河。

    最重要的是历史上的数次黄河改道,都是不折不扣的灾难。

    第一次打改道是春秋时期,黄河在浚县决口,改道黄骅入海。六百年后在‘穿越者王莽’时期改道,经过数年泛滥后在高清入海。北宋仁宗年间,黄河又从濮阳决口,取道天津入海。

    而明朝人熟悉的改道就是金朝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在中原一分为二,南线夺取淮河河道,北线从山东入河。

    其实这一次改道,也是有着极大的人为因素。南宋期间,宋朝守将扒开了黄河大堤,结果汹涌的黄河水从此疯狂南侵,肆意侵夺黄河故道。这些,也导致了这一次的夺淮入海,淮河依然没有出海口。

    这次改道的灾难也很大,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水温地貌,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曾经以风光秀美和物产丰富著称的江淮平原,在黄河水的冲击下,土地大面积盐碱化。失去了入海口的淮河,更从此成了一条“灾河”。

    这也导致淮河流域大大小小的湖泊被黄河泥沙淤塞,水患日益严重。

    而黄河更是灾难的开始,因为现在的黄河并非全部经淮河入海,而是分成了两股,北方的支流河道一直不稳定。黄河的北方支流曾分成多股,要么入渤海,要么就是夺淮。

    元朝也不是没有治理,只是难度实在太大了。不管是黄河还是淮河,都很难治理。现在看起来,也只能是修筑大堤,才能改善水患的影响。

    朱允煐沉默片刻,说道,“兹事体大,爱卿回去后还是多召人问询。准备好了,再去朝堂议事。”

    别看皇帝似乎是拒绝了,但是严震直非常振奋。因为他太了解当今天子了,这样利国利民的大事,也就是朱允煐这个皇帝在意,哪怕看起来耗时费力也不要紧,只要利国利民。

    在严震直开心离开的时候,朱允煐揉着眉心,“没有靖难之役,我也不省心啊。”

    如果是历史上的这个时期,朱棣开始靖难了,大明开始内讧。耗费了很多钱粮,无数精兵强将在沙场殒命。这绝对是大明朝的一场灾难,好在是朱允煐的存在避免了这一切。

    但是呢,现在的朱允煐要承担起来其他的一些责任,他的存在带来了新的问题。

    比如说他登基时的那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以及此前对东瀛的用兵,包括现在对高丽的用兵,这都是历史上不存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