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 忌讳

    683 忌讳 (第1/3页)

    大明朝的官不好当,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现在的英示皇帝,一个个的都不会让官员们轻松起来,给予了官员们极大的压力,想要像两宋时期那么富贵,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是对于很多的官员来说,他们在乎的不一定就是朝廷的俸禄,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地位和权力,而这些显然也是明朝的皇帝们不可能给予的。

    读书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这可不是没原因的,因为宋朝一旦金榜题名,那么就是人生巅峰。俸禄什么的暂且不说,文官们的地位奇高,根本不讲那些武将们放在眼里,甚至是毫不掩饰的鄙视。

    除了文武地位的悬殊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当官的环境。宋朝的文官可不担心被皇帝杀头,最多也就是被贬黜或者流放,就算党争比较严重会有党同伐异的事情。

    但是不需要太担心皇帝一道圣旨就是人头落地呀,看看大明朝做的事情,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被砍头也就算了,动不动还要剥皮充草,还要被挂在县衙旁边的小房子里示众!

    甚至一些读书人觉得明朝的官员,还不如元朝时期有地位。蒙元虽然是异族,也将读书人划到第九等,可是很多的时候也会给官员们一些权利,会给他们一些体面。最重要的是,只要完成了一些事情,朝廷可是不太约束的。

    哪像在大明朝,贪官污吏被杀得血流成河,要是不能勤勉或者执行好朝廷的政策,考评那一关也过不去,说不定还要被朝廷责罚,这简直就是没有活路呀!

    想要牛儿跑得快,大明朝的皇帝也不舍得给牛儿们吃的太饱。

    这样的局面自然会是怨声载道,可是没办法呀,谁让很多的读书人骨子里想着的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官就算再苦,也总是好过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就算是再被皇帝压榨,在百姓的眼里那也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茹镛看着拜帖,说道,“父亲,这些帖子府上真的不回?”

    茹瑺淡淡说道,“为父蒙陛下隆恩忝为吏部尚书,本就是滔天之幸。你大哥尚公主,贵为驸马都尉,吾等当知足。”

    茹镛也说道,“儿子一直不敢辜负皇恩,只是这些帖子好些都是……”

    茹瑺看着幼子,说道,“你是想说这些帖子好些都是朝廷重臣送来的,想要结个善缘是不是?咱们茹家,首当尽忠职守无需歪门邪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茹镛也觉得或许也不能那么刻板,也需要考虑以后呀。

    大哥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那可是驸马都尉,按照辈分来说当今天子还要称一声姑父。这也都是有朝廷俸禄的,以后只要要是想要步入朝堂,那也是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起码一个文散官或者武散官的官位跑不掉的。

    大房那边是不需要担心,可是要想想二哥呀,也需要想想自己这个老幺呀。

    父亲大人贵为吏部尚书,这要是连个善缘都没有结下,以后要是高老还乡了,那朝廷之上可就没了什么香火情了,以后子孙想要走仕途,那就比较艰难了。

    茹瑺自然也知道小儿子在担心什么,只是有些事情他不好明说,或者说小儿子的那些想法也很正常,毕竟很多官员实际上也都是这么做的。

    虽说朝廷现在对于党争十分的地方,可是谁都清楚,朝廷上也确实有着那么一些个官员的派系,有些人就算是离开了朝廷,或多或少的还是留下了一些情分在,或者是有着自己的一些衣钵传承。

    比如说茹瑺,他可是主持了英示元年的科举,那一科的学子们,理论上也是茹瑺的门生。当然茹瑺可不需要这样的名声,主要是不愿意出这个风头,那样只会引起皇帝陛下的不快。

    更何况贵为吏部尚书,这也就是实质上的文官之首,也没必要在乎那些虚名。真的要是想要培养门生,那也是需要找到可以培养的人才,而不是随随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