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 礼贤下士

    695 礼贤下士 (第2/3页)



    朱允煐确实不好直接赏赐,说到底就是《孝康大典》还没有成书呢。现在可以给这些编纂等人一些赏赐,或者是一个正经的身份。但是在没有完全成书之前,显然是不好论功行赏的。

    但是要给这些人一些小小的甜头,皇帝不出面的话就让太子出面,还算有着一定的效果,太子到底是国本,太子的赏赐也是一种荣耀。

    这些事情自然有人办,不管是宣人觐见,或者是去乾清宫传达旨意,自然也都是有人做好的,根本不需要朱允煐操心。

    周王朱橚负责主持编纂《孝康大典》,这是一部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鸿篇巨著。

    要求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壮举,所以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在不断地召集、举荐后,现在已经有超过两千人参与到这部大典的编纂。

    能够参与其中的,要么是博学鸿儒,要么就是某些领域的顶尖大拿。这样的文坛盛事,也确实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不管是已经金榜题名的,还是白衣在野的,都没办法拒绝这样的事情。

    就算是一些此前曾经有过拒绝朝廷征召的‘隐士’,哪怕是不在乎什么官身,也没办法拒绝参与这样的文坛盛事。青史留名,这对于不少读书人来说就是终极梦想。

    而《孝康大典》,就算得上可以承载着他们梦想的事情。不少人觉得这样的一部巨著,也是此前一些王朝没有做到的事情,说不定要超越《资治通鉴》、《史书》等等。

    毕竟《资治通鉴》这些也都是史书,而《孝康大典》可不是单纯的史书。这是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想不期待都难!

    人非圣贤,多多少少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些私心和追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朱允煐也从来都不会反对这些。

    要是一个个的都无欲无求,那皇帝有些时候也会着急,那就意味着给他办事的人就少了,那显然也就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能够入宫觐见的人到底是少数,基本上都是参与编纂大典的核心人物。这对于他们来说,也确确实实就是非常大的体面了,必须要重视这件事情。

    朱橚领着十来个人入宫,有人穿着官服,有人没有穿官服。这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次编纂大典的人不只是来自朝堂,还有很多的民间的力量,朝廷也就是组织协调,予以了最大的支持力度。

    “臣朱橚,叩见皇帝陛下。”

    “臣、解缙、戴思恭(蒋用文)等,叩见皇帝陛下。”

    “白衣陈济等,叩见皇帝陛下。”

    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煐满面春风,和善说道,“诸位爱卿都平身吧。王承恩,给诸位爱卿赐座、看茶。”

    说完这些,朱允煐起身说道,“皇叔,这些就是你说的鸿儒、巨匠?快些给朕好好说说,朕要看看朝廷的栋梁之材!”

    不少人有些激动,不只是要感谢周王殿下的举荐、赏识。也是因为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夸赞,这都是他们足以刻在墓志铭上的荣耀之事,这也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这些也确实都不是什么小事情,这些编纂们一个个的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对于这些人来说,这说不定就是他们仕途腾飞的契机,或者是鲤鱼跃龙门的起点。

    而对于朱允煐来说,别看他骨子里对于儒家没有多少亲近,也没少打压一些儒家子弟。但是作为皇帝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做一些事情,还是需要注意拉拢一些人的,尤其是一些士大夫群体。

    说到底就是朱允煐是统治者,而士大夫也可以说是统治集团的一些基础,还是需要一些拉拢和维护的。

    封建帝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