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神功圣德

    702 神功圣德 (第1/3页)

    关于徐妙清如何和老朱相处的事情,实际上也不需要朱允煐太多的去操心。

    徐妙清是一个聪明人,也知道其中的分寸。所以点到即止就好,有些事情她心里有数。也可能性格使然,她知道自己怎么做会讨皇帝的欢心,也知道自己做什么会惹得洪武皇帝厌弃。

    既然是这样,那就不需要朱允煐去操心那些事情了。对于他来说,家事当然是无比重要的。但是一个皇帝,也没办法整天都是惦记着家长里短,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实际上也不出朱允煐的预料,朝臣们显然还是没有放弃的,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最后时刻劝谏皇帝,希望英示皇帝能够迷途知返,能够在最后关头回心转意。

    以前劝谏皇帝陛下,希望他能够向太上皇请旨,可以让内阁名正言顺。但是很明显,那些朝臣们失望了,皇帝执迷不悟没能让他们如愿。

    出兵高丽,或者治理黄淮,这些大事也都有一些大臣劝谏过。只不过在那些事情上,那些大臣们就算是劝谏了,只是皇帝决心已定,他们没办法完全阻挡,甚至一些大臣也意见相左。

    而这一次就不一样了,绝大多数的臣子意见是比较一致的,但是他们遇到了一意孤行的皇帝。

    太上皇、皇帝和皇太子一起出宫,这简直就是让文武百官心惊肉跳。出宫一个两个没问题,皇宫里最少要留一个啊,这样大家才算得上心里踏实一点。

    这要是被一锅端了,必然是大明的江山动荡,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世道说不定也会乱起来。原本看似没有悬念的皇位传承,必然也会出现诸多的动荡。

    臣子们有着臣子们的担忧,这一点可以说非常正常,朱允煐也表示理解。

    只不过就算是理解归理解,朱允煐也是有着自己的心思和想法。那些劝谏,也没必要采纳。

    对于江山社稷的一些担忧,这是臣子们的本分。这里头实际上也包括很多臣子对于礼法的维护,是一些他们所认为的伦理纲常。

    如果只是皇帝和太子去孝陵拜祭,那么大家也没有太大的意见,这里头还有一个‘孝道’。真的是皇帝铁了心,大家也是不敢阻拦,生怕影响了皇帝孝顺的民声。

    可是太上皇要去孝陵,那就引起很多大臣的抵触了,他们也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应该。

    虽然孝陵里现如今葬的是马皇后,虽然马皇后的遗泽依然让很多臣子津津乐道。但是在礼法来看,老朱绝对不能去祭拜马皇后的,要不然就是乱了伦理纲常。

    再者就是以一些人对洪武皇帝的了解,既然他去了孝陵,说不定一不注意就要去东陵。

    那么问题就来了,以夫祭妻、以父祭子,这简直就是让那些重视礼法的官员们崩溃。

    但是很明显,就算是他们的意见不小,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作用。哪怕有些臣子的反对意见看似比较激烈,不过英示皇帝这也是铁了心的。

    聒噪的人可以暂时收监,没有人可以拦住他。至于那些臣子,大部分事后都会放出来。当然也有一些不开窍的,说不定就要被朱允煐发配了,皇帝也是有些小心眼的。

    这一趟去孝陵,朱允煐是去定了,老朱也可以说是去定了,没有人能够改变他们的主意。这显然也不是随便说说的,皇帝一旦意志坚定,那么很难被改变。

    尤其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这都是独断乾行的性子,甚至很多的时候喜欢故意和文臣武将对着干。

    应天府对于老朱来说意义非凡,这里可以说是他真正奠定霸业的地方。从当年攻占这里之后,老朱才开始真正的席卷天下,将一众敌人消灭、驱逐。

    而紫金山,有金陵毓秀的美誉。也因为这里地而起,形似盘曲的巨龙,称为钟阜龙蟠。

    孝陵就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在洪武十四年老朱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一年后就是马皇后薨逝,葬入孝陵。

    这么些年下来,孝陵的营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