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劝说
第六章 劝说 (第2/3页)
的多还能要求别人送货上门。
玉米虽然可以放几天,但是为了保证口感放两天也已经差不多了。而且还可以在家先把玉米煮熟了,准备卖的时候再放进牛奶煮一会就可以了。
高峰差不多就是早中晚吃饭的时间,每天基本的销量估计也就是八十根左右。这还是没算上杨依依准备出去推销的数量。
张秀芝听着愣愣的,要是一天可以卖八十根,那岂不是每天能挣四块钱。一个月就有十二张大团结呢。
接着杨依依又把自己想去外面卖玉米的想法告诉了张秀芝。
无奈张秀芝怎么也不同意。说自她只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车站拐子多骗子多真要有什么那她要悔一辈子。
最后杨依依好不容易软磨硬泡,让张秀芝答应了她带弟弟在马路对面卖卖。
这天夜深,杨卫华和杨苗苗依然没回来。
第二天清晨,张秀芝买了三百多根玉米。果然老板还帮忙送她,而且按照平常的价格要一张大团结的,因为买的多,只花了九块钱。
另外还买了糖和一次性筷子,她听杨依依说可以用筷子把玉米串起来,这样别人吃起来不用手,干净又方便。
此外还订了个了个锅子,花了两块钱。要两天才能取货。锅子是按照自己女儿说的里面要有隔开的铁皮。说是有些人回喝牛奶过敏所以要隔开再煮一些普通的玉米。
张秀芝买锅的时候又心疼了好久。而且她也没听明白过敏是什么,不过经历了卖玉米的事情。她想都没想就照着女儿的做了。
准备好了所有东西出了摊。
昨天吃过的老客户看见张秀芝出摊了,也纷纷来光顾。
杨依依带着弟弟杨小博帮着张秀芝忙完了早上的高峰期,就端着准备好的玉米去马路对面吆喝了。
早上高峰估摸着生意不会很好。她想着去车站那种地方,又能卖起价格,又不限制高峰时间。总会有人急着赶车没吃东西。
他问了问旁边的叔叔,车站里他们这里有三公里。
吴江县其实并不大,主路大道就是两条街,所以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