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曹操

    第六章:曹操 (第2/3页)

以夸的地方,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就应该知道曹老板的相貌有多难以描写了。

    就好像你有一个比你矮一个头的,长得还不咋地的,并且知道自己长得不咋地的老板,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去夸你的老板?

    夸他长得帅么?

    你当然只能去夸人家的业绩和气质啦,所以史书上唯一的外貌描写就只有《魏氏春秋》中的“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了。

    (注:实际上当时陈寿编写三国志的时候,《魏书》和《吴书》都是有现成的,但蜀国……蜀国个东汉一样,没有设置专职史官,陈寿原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具体如何,咱也不敢找他问……)

    因此,荀或从来不对曹操的样貌有任何关注,反而是很好奇曹操的气质究竟当不当得上“神明英发”这个描述。

    事实证明,他的确有一种奇特的气质,不然也不会让那么多文臣武将来投。

    而由于荀或先天所带的“有色眼镜”,他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对曹老板那发自肺腑的尊敬之情,也让曹操大为舒坦。

    在以貌取人的大汉,有一个对你外貌上的缺点毫不在意,并且在你尚未发迹时候便很尊敬你的朋友,你自然而然会将他引为知己。

    毕竟在大汉,长得好看不好看真的就决定你仕途顺不顺利,这是外貌协会统御的时代,而荀家的基因……荀或可能是荀家长得最不帅的了。

    “解若谬赞了,想我孟德胸怀大志,竟行那刺董之事……”曹操在刺董之后就是后悔,非常的后悔,但刺董的确为他换来了巨大的名望。

    所以,这是既后悔,又有些骄傲的矛盾情绪。

    “在下指的可不是刺董之事,乃是孟德兄聚义兵讨董之壮举。”荀或则很明白,现在的曹操还没有被现实和猪队友毒打过,正是自信满满的时候。

    “解若此来,莫不是愿助我讨董?吾麾下军师之职,可一直虚位以待贤良。”

    营帐之内,只剩下荀或与曹操两人,青梅酒、孜然肯泰罗、铁板肯泰罗柳……

    曹操知道荀或喜欢吃什么,荀或也送给过曹操几个厨子,关于香料和药材的研究,荀或也没有停过。

    而且也没有人敢来说荀或这是奇技淫巧,毕竟你没有证据证明这是荀或研究出来的,荀氏厨子的改良和他荀或有什么关系?

    “孟德兄,或此来一为迁族避免灾祸,二来也是为了西进洛阳,接家严回族安享晚年。”荀或直言接受曹操邀请的目的。

    荀或暂时没有投效曹操的想法,虽然现在加入曹操手下的确能成为他麾下最重要的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