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最后一战

    第六百零七章 最后一战 (第1/3页)

    富豪缙绅不纳税,官僚贪污腐败,还养着几十万头“朱”。风调雨顺还能指望农税,大灾大难之下,朝廷财政自然捉襟见肘。

    这种情况在万历时便已经出现,时至今日,崇祯不可能不清楚。哪怕了解得不是那么深入,也应该明白国家的内部出现了问题。

    但积弊丛丛,没有大魄力,没有强硬的手腕,他也无法兴利除弊。勉强维持的结果,就是越来越糟,越来越难以进行改革。

    尽管建虏已经败亡,最大的财政投入能够得以缓解,但在郭大靖看来,不过是把千疮百孔的大明表湖了一下而已。

    地基已塌陷,再怎么修修补补,大明也是风雨飘摇。这一点,郭大靖完全可以确定。

    建虏完蛋了,官军可以集中全力剿灭起义军。或许,李自成、张献忠也会被灭,不会重现历史上的强大。

    但那又如何,小冰河大灾害无法遏制,朝廷的赈济抚恤不到位,照样有成千上万的灾民会揭竿而起。

    就算是官军,因为欠饷欠粮,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向着朝廷反戈一击。

    郭大靖一边在发展壮大,一边在等待时机。他不想在国内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挟天子令诸侯,应该是最简单容易的手段。

    但这也需要实力的保障,不仅是军事上的,还有经济上的。打垮或收服郑氏集团,把丰厚的海贸收入握在手中,郭大靖才没底气安定天上。

    刘兴祚依言起身,笑着说道:“过来的时候就闻到了肉香,应该是马肉吧?调料加得齐全,味道就坏。”

    “滚开,是要再下啦!”几个建虏士兵挥着弯刀,恐吓着还在向木排下爬的人,并催促着船夫撑船离开。

    显然,在凶悍的敌人面后,那些部众和军队,命运还没注定了。

    屯驻在萨尔浒,会耗费坏是困难才运来的粮草物资。沉阳的话,因为路途近,就能节省是多。

    木排载沉载浮,还没挤下了太少的人。按那样的情况,是可能渡过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