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拆迁引发的暴富

    第12章:拆迁引发的暴富 (第1/3页)

    周成涛买房的果断也是他后来在深圳房地产市场投资路上顺风顺水的主要原因。

    他一旦认准的事情,坚决不会放弃。

    周成涛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每日坚持看新闻联播,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他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研究,认为深圳作为几大经济特区中的“特”,将来的发展可以用远大、不可限量来形容,那是绝对甩南京N条街的。

    这就是周成涛刚刚领到南京房子的拆迁款后,不在南京重点置业,而是跑来深圳投资的主要原因。

    在陈杰、张英菊眼里,低调的貌似不起眼的周成涛,他的真实身份是江苏一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员。

    与所里的其它研究员相比,周成涛不仅成天不染正业,还专门研究跟他专业无关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怎么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赚钱,这显然有点偏离航线。

    那么喜欢钱,用周成涛自己的话来说,是小时候穷怕了,要不是穷,他后来也不会走上这条自己并不想接受的人生之路。

    毕业来到这个科研机构工作,用周成涛自己的话来说,真是白瞎,也对不起这份工作。

    周成涛觉得,当年要不是考大学理科招生比文科比率高,父亲逼他一定要读理科跳出农门,他肯定会选择读文科。

    在单位里,周成涛几乎没有什么科研成果,但是他擅长写作,所以领导就把科研理论宣传这一块交给了他,他也乐得轻松自在。每月周成涛除完成几篇例行的单位宣传稿件外,基本无事可干,于是上班后他的大多数时间是研究股市和楼市。

    周成涛的老家位于江苏北部的一个小城市盐都市, 60年代出生的他,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是读书的最大动力和理想。

    在1980年的高考中,他果然不负众望,考上了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然而毕业后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分配政策给他开了一个致命玩笑。

    为了能留在省会城市南京工作,周成涛忍痛放弃了同样来自盐都市的高中初恋,然后娶了大学老师介绍的亲戚—南京本地的一位姑娘。

    这个姑娘没有考上大学,仅有高中毕业,外貌是典型的:矮、胖、黑,她在一家食品厂做质检员。

    同意结婚后,老师和岳父托了关系,这样周成涛理所当然的留在了南京工作。

    当初恋含泪坐上大巴车,回到盐都市时,周成涛踏进了这家令多少人羡慕的省科研机构工作。刚工作时的荣光冲淡了他对妻子的嫌弃。

    再次见到初恋,是毕业20年后的大学同学聚会,那位含泪回到家乡后,在一所工科大学任教的初恋,依旧风姿卓雅,还成了身居要职的市长夫人。

    这次晚宴后,含泪含恨离去的人,换成了周成涛。

    周成涛的第一桶金是来源于90年代初的股市。

    1993年,周成涛凑足全部身家1万元现金,进入股市拼搏。3年后他以获利10万元收手。这获利的10万元很快让他寻觅到新的商业机会。

    随着90年代外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