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外之喜

    第二百四十六章 意外之喜 (第2/3页)

了?

    李承志看了看已然陆续入帐的士卒,气的想骂娘。

    感觉这老天在故意跟他做对一样?

    难不成还能把士卒全召出营,再训一遍话?

    算了,不折腾了……

    李承志摘下大氅,交给身侧的李睿,又指了指营中的毡帐,对李松说道:

    “河西风多,夏秋两季自是无妨,有帐就可住人。但冬春两季风大,毡帐就不怎么合用了……你还是要早做打算,未雨绸缪。”

    “风大?”

    李松狐疑着,又抬头看了看天,“这十余日,雨倒已下了两次,但有大风的时节,今日还是头一遭……而且也没见多大啊?”

    没见多大?

    李承志止不住的冷笑。

    那是你没见过沙尘暴之威。

    从河西属汉地始,就有了沙尘暴的记载。

    河西出土的西汉时的简牍记载:日不显目兮黑云多,月不可视兮风非沙……

    又有:送使渠犁校尉幕府掾迁,会大风,折伤盖檐十五枚,御赵定伤……

    二月中送使者黄君,遇逢大风,马惊折死一匹……

    特别后面这两段,清楚的记载了行走至半路,遇到了沙尘暴,大风先是掀掉车盖,而后掀翻马车,砸死马的经过……

    与之相比,刚才的那场风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真大风来了,吹跑几顶毡帐不要太轻松。

    也是见了鬼了。

    自古到今,但凡传世的诗词中写到风,必会依季节而变化,比如写到东风必是春天,南风是夏天,西风则指秋天,北风自然就是冬天。

    但只要轮到描写河西和西域诗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西风、西风、西风。

    要么就是北风、北风、北风。

    从无例外!

    所括后世也一样:晴天时刮的是西风,阴天或下雨天刮的还是西风。

    微风习习时刮的是西风,狂风大作、乃至沙尘暴的时候还是西风。

    哪天能见到回下山风(南风)或东风时,李承志感觉就跟过年似的……

    “如何交待你便如何做,不然真等深秋时节大风来了,你哭都来不及……”

    李承志斥着李松,又沉吟道:“便是流民至此,合士卒足有上万众,但建房已是来不及了……那就就地取材,挖窑……”

    挖窑?

    李松的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跳。

    “郎君,仆早试过了……这里不似关中,尽是黄土,而是土中带沙。不管窑口挖多深,只要深入丈余,窑顶必塌……”

    “不是横窑,而是坚窑,便如这种……嗯,你们也过来看……”

    李承志抽出佩刀,就地给李松等人划着图:“选地势高坦之处,向下挖掘成池,顶部担以木椽、树枝,再糊以湿泥盖顶,它还能怎么塌?

    若是还怕窑壁垒陷,那就用砖石垒砌,或直接用粘土糊墙。而后再在出口处挖一斜道,可供人上下进出……”

    众人听着眼睛一亮。

    这听着,似是再大的风都能防止?

    除非风大到能吹着车轮大的石头砸塌顶的程度。

    而且比平地造房简单了不止一倍,连墙都不用垒,更不用发愁哪里去寻找大树,好用来架梁立栋。

    众人眼神灼灼的看着李承志,心里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郎君果然是神授之人,随手一指,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虽然不是每一次被这些人崇拜了,但李承志的脸依然有些烧。

    什么化腐朽为神奇,就如那炼钢锻铁一般,这是正儿八经的前人智慧。

    这种窑洞俗名地窝子,专用来解决地质沙化较严重的区域的居住问题,在西北极其普遍。

    再往西北方向一二百公里,就是罗布泊,也就是后世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没对外公开之前,无论公文还是私信中,那里只有一个名称:地窝堡(音‘铺’)!

    钱学森,钱三强等元勋,就是住在这种地窝子里,造出的原子弹和导弹。

    由此正西约两百多公里,就是玉门,当年也叫地窝堡,铁人王进喜就是住在地窝子里,开发的玉门油田。

    再往西,一直到新疆,叫地窝铺的地方不要太多,都是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