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有历才有史
第三百零一章 有历才有史 (第3/3页)
。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把术算科的学生也带过来帮忙。
还有一个司时部,掌漏刻、司晨等(定时、换时、报更、警晨昏)。
李承志先去的是算部。刚一进门他先是一愣。
一座大殿,足有近千个平方,他感觉像是进了大型的宴会厅。
他惊的不是厅大,而是里面的景像: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座比斯诺克球台还要大的案几,足足摆了上百张。每张案台上密密麻麻的摆满了算筹。有的二三百,少的也有数十。
所谓的算筹就是木棍,用来代替数字。说简单点:如果一个数是6666,就会先在个位上摆一根横木棍的代表5,横棍下面再竖一根代表1。到十位又会反过来,上面摆坚棍代表5,下面摆横一根代表1……类似这样:6666:t?t?。
当然,反过来也行!
等摆好这样一组组的数字后才会验算。摆一个简单一些加法除法就得几十根算筹,遑论复杂一些的多位运算?所以每人面前都摆着这么大一座台案。
而且算起来不是一般的麻烦,特别是乘法进位或除法退位的时候,脑子里稍恍惚一下就忘了进位退位的那根横棍代表是5还是1了,只能重算。
李承志看的牙疼:这要是算到一半,那个王八蛋手闲或是自己不小心碰一下,把横的带成竖的,这一天更甚至数天的成果岂不是全泡汤了?
算了,也先别反推什么公历、推导什么公式,先把简数创出来再说吧。
不然他自己都能把自己绕晕。
筮部没什么可看的,去了李承志也看不懂,他又让耿昌带着他到候部看了看,想见识见识皇帝封他的这个候星郎原本是做什么的。
这是一个唯一不在太常寺的部门,而是在临近邙山的金镛城内。
只是因为这里高。
金镛城内有高楼一座,称百尺楼,差不多有七八丈,比皇宫城墙还要高。
也是曹操的孙子魏明帝年建,原本是供他赏星星赏月亮的。
因太高又离皇宫太近,底下专有一队禁军把守,非太史监官吏不得入内。
李承志有令牌自是通行无阻,爬过上千级阶梯,终于爬上了观星台。
看着摆在台下的浑象和台上的浑仪,李承志微吸一口凉气。
浑仪且不轮,只说浑像:说简单点就是一颗巨大的铜球,上面刻的全都是从大年初一到腊月三十可看到的星相。
关键的是,这东西只靠着水壶漏刻带动齿轮就能自动演绎全年的星相,而且能一丝不差?
李承志想不通,以古代的科技和生产力,是怎么造出这样的精密仪器的?
而且是西汉时期就发明出来的?
可惜发条不好造,不然以这技术造块机械表轻轻松松……
可见古人的智慧有厉害?
这浑象就是耿昌的祖先发明出来,西汉的张衡改进的。平时立在台下自动演绎,然后候星郎与候总吏一台上一台下,一个观星,一个观浑象,记录的同时观察浑象与天相是否有错差。也就是原本该李承志和助手耿昌干的活。
每当朝代更替,这东西就会流失,很多时候是被叛军化了铜,所以新朝新立后只能重铸。
便是有史料做对比,重铸一座浑象的时间也得以“十年”计……
可见历朝历代对天象历法的重视,也因此才有了中华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若连“历”都没有,何来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