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一章 你茬的好人才

    第三三一章 你茬的好人才 (第2/3页)

发热,不好好的去上朝,却在宫城里乱窜。

    要是有官员走的太快、走的太慢、无故出声、东张西望等,这些禁军就会出声喝斥。

    一边走,一边打量着禁军的仪容,暗暗与部属做着比较。不知不觉间,李承志就过了止车门与端门。

    也就刚验完门籍,“咚”的一声,端门的城楼上响起了一声钟,数个力士竟然在开门。

    看他竟然还有心情观望,端门的值事将军阵阵无语:哪这么重的好奇心?

    但有官员第一次上朝,生怕会晚到,连夜不睡,刚过三更天就至宫门外等候的大有人在。入了宫城更是战战兢兢,只顾着走路,连头都不敢多抬,从而摔伤的也不是没有。

    这位倒好,就跟游景一般?

    你倒是左右瞅瞅啊看,除了你,这太极宫院中可还能看见一个朝官的身影?

    早都进了殿各列各班了!

    “奉朝郎,最多两字(古代计时单位,也称分。一字约五分钟,三字为一刻),连太极殿门都要落锁了……”

    李承志心里一跳。

    原来这声钟,就是所谓的朝钟?

    大意了!

    他快步走向太极殿,嘴里还在嘟嘟囔囔的骂:简直闲的?

    只是一座太极城,竟足有两里方圆,没事修这么长做什么?

    光秃秃的也不说种棵树……

    又不能跑,至多只能急走,也就堪堪踏进太极殿的门槛,端门上就敲响了第三声钟。当即就有力士合上了太殿的朱门。

    李承志猛松一口气:再晚上那么几息,他就得跪在殿外候罪。

    文武、上下、内外都是严格分开的,李承志现在是纯纯和文官,级才是七品,自然列在左班最末。

    也就刚刚站好,刘芳清喝一声“恭敬陛下”,便听内殿一声鞭响,金吾、将军、力士等各执伞盖、御扇,自序门而入。

    元魏尚水德,自皇帝到臣子,常服皆是一个颜色:皂衣绛裳。有区别的是冠绶,也就是帽子和绶带。

    天子戴通天冠,垂白珠十二旒,也就是影视中经常看到的秦始皇所戴的那种冠。

    臣子皆是进贤冠,只会以笼冠上有无貂尾、革带上有无玉珠、下裳下摆长短等来区别爵位和品级。

    像李承志这种七品官,自然是什么都没有,就连下摆都是光秃秃的。

    “风调雨顺,内外平安!”

    等元恪落座,又听左右金吾将军一声高唱,众官齐拜:“见过陛下!”

    包括到清朝,各代常朝大致就是如此。只有元旦这样的大朝贺,众臣才会三呼“万岁”。并不像电视中演的天天都要喊。

    而只要是大朝,必会演乐。众官拜完,以及与皇帝奏秉完退下时,还要跳几下舞。

    众官拜完,三公、三太、亲王等各入几案后落座,其余臣子只能站着。也很少有磕头的时候,大多时的礼节都是做揖或鞠躬。

    而像跪坐的那些重臣行礼时,才会双手扶地垂首以示恭敬,但这样的礼节并不比做揖重。

    自朱元璋开始,官员上朝时才需要跪地磕头!

    殿中朝官足有六七百人,李承志还排在最后,离皇帝足有十余丈。他看不清皇帝的脸色。只远远听到皇帝问了一声:“可有事秉奏!”

    虽只有一句,但李承志却觉的皇帝好似有些不耐烦。

    大致无事,刘芳奏了高丽、契丹两国不日会有使者入京朝拜纳贡。崔光奏了造新历之事,高肇奏了修订礼乐、度量衡等。

    看诸官再无陈奏,御吏上尉王显出班,参高湛、李承志于初七在城下蛊惑百姓、差点引出动乱之事。

    按程序,被参之人要上前自辩或是认责,而后该罚罚,该降降。

    但皇帝明显不愿意磨缠,都不等金吾将军唱令这二人上前,他看着王显问道:“二人各降一级留用,卿以为如何?”

    王显竟没一丝犹豫,恭身应道:“臣遵旨!”

    众巨无不觉的怪异,包括元雍、刘芳、崔光等。心想便是稍后崔亮就会秉奏,给他二人升上来,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不然不知底里的朝臣难免会多想。

    还有这王显是怎么会事?

    身为御事中尉,负讷谏之责,竟如此由着皇帝乱来?

    再看皇帝的脸色不太好看,众人皆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皇帝竟连这么一点功夫都不愿意等?

    也就两三息,又见元怿、刘腾齐齐出班,只听刘腾朗声奏道:“臣有事陈奏:于昨日,掌冰史高湛解售冰所得之十二万余金运入太府,臣悉数清点,已交至司农寺!”

    “巨附奏!”元怿也跟着一恭,“臣肯请陛下准之:先予七兵调付六万金,用于武川镇并晋地赈荒……”

    “准!”

    皇帝大手一挥,一指刘芳崔光并崔亮,有些焦燥的说道:“十二万金啊,朕有多长时间未见过这般多的真钱?高堪此举堪称有功于社稷……嗯,还有李承志,献阵乐三曲,也应嘉奖……诸卿尽快列个条呈上来。另,除李承志为大羽真,即日迁殿中听用……”

    一群朝臣都有些懵。

    哪来的十二万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