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第三八七章 (第2/3页)

   但凡不是他够隐忍,会伏低做小,早被项羽灭的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再如刘秀,自小朴实讷言,谨小慎微,时常被兄长取笑,讥他鼠目鸡胆,毫无大志。

    后来到绿林刘玄帐下,因其汉氏宗室之故,多被提防。更是时常被刘玄及亲信当众羞辱,以削其威信。但刘秀何是恭恭敬敬,淡然受之?

    包括王莽,都知谦恭未篡时……

    若再往后数,不胜枚举!

    如李承志这般暗怀造反之志,却依旧嚣张无忌,见了皇帝都不愿服软低头的,绝对是空前绝后。

    李承志觉的,他的腰已经挺的够直了。

    李亮不解,郞君为何非要事皇帝左右如佞幸、媚臣。却不知,给皇帝诊病配药也罢,建言皇帝戒酒养身,以及陪皇帝下棋,甚至时有逢迎之举,以搏皇帝一乐,无非就是想让皇帝多活两天。

    如果皇帝现在就死了,这朝野间的局势乱或不乱,都会让李承志坐腊。

    若是乱了,必会群雄并起。不说与于忠、奚康生、李崇、崔延伯这种镇守一方,手握重兵之辈相提并论,也不提如元雍、元怿、元渊、元丽这些天生就占名份大义之辈。李承志连杨舒这种只据守一郡之流都比不上。

    要地无地,要人无人,要钱没钱,要武将没武将,要谋士无谋士,要兵器没兵器,要粮食没粮食,要退路没退路,李承志拿什么造反?

    就靠藏的河西的那四千兵想要得这天下,比笑话还像笑话。

    李承志倒是想痛快,恨不得立即遁回河西,造反的大旗一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至于最后结果如何……但凡李承志不是喝多了没睡醒,就断然不会做白日大梦。

    如果天下没乱,不管换谁当皇帝,都不会如元恪这般,没来由的就和李承志看对了眼,投对了脾气,故而对他百般优容。

    但凡新皇上位,李承志只能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做人,直到天下乱起来的那一天。

    所以对他而言,只要元恪多活一天,他就能多积攒一份实力。

    其余不论,只要皇帝暂时不死,至少他这官会升的快一些吧?

    已是从五品,但凡再让他立上一两次大功,升到四品、甚至从三品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承志要求也不高,外放时能遣至高肇或李韶账下任个偏将,或是外放至大郡太守就满足了。

    若是能回到关中,更或是镇守河西,那就更完美了……

    至于制冰、卖豆腐、及各种各样的小发明,不都是为了赚钱?

    不然李松等人吃的粮从哪里来,穿的衣是从哪里来?

    河西倒是要铁有铁,要铜有铜,要玻琉有玻璃,要夜明珠有夜明珠。但你造出来,敢不敢卖,敢不敢让其流通还是个问题。

    朝廷、地州也不全是吃干饭之流,但凡有人多个心眼倒查出处和来历,李松等人及河西屯田藏地也就离暴露不远了……

    至于做诗做赋、校场扬威,自然是为了宣扬文武之名。不然即便起事,天下人知道他李承志是哪根葱?

    故而李承志从未奢望过一蹶而就,深知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

    就如天命之子刘秀,也是适时而起,一仗接一仗打的天下。比天命之子更像天命之子的刘邦,从起兵到称帝,也足足用了七年。

    所以,便是你运气爆棚,天生就是该当皇帝的命,也要讲基本法……

    李承志声音虽低,却坚定有力:“李大,尽管放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从未忘却与尔等之初的约定,不过是时机未到而已……”

    李亮暗暗的吐了一口气,心下大定。

    他怕就怕长此以往,李承志逐渐痴迷于权贵庙堂,冷却了锐气,消磨了大志……

    二人再无多言,直奔金墉城。

    蒙皇帝谕诏,许李承志今日上任。

    羽林、虎贲为两大禁卫。前者长期驻扎于景阳山后,华林园中。有时也会移驻皇城之外,主要事宫门宿禁,有时也会宿寝。

    后者则一直驻于金墉城中,事“出则护行前后,入则侍从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