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诚的挽歌

    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诚的挽歌 (第2/3页)

  大同府西门外的一个小县城。

    朱祁镇出兵之前,大明的英国公张辅,直言上谏,旱气未至,不宜行军,但是朱祁镇不听,行至阳和,天大雨。

    八月的大雨往往伴随着狂风阵阵,七月从京师出发的大明军,只备有夏衣,滂沱大雨骤至,狂风之下,士卒饥寒难继,军中大疫横生,数万军士,埋骨于此。

    于谦勒马停驻,翻身下马,眼中的悲怆更甚,他再次洒酒祭祀,幽幽长叹一声,道不尽心中凄凉。

    这是做了多少孽啊。

    于谦祭祀之时,大同府总兵官郭登闻讯,驰骋快马,赶至阳和高坡,见到了于谦。

    “出使瓦剌的使团到了吗?”于谦祭祀完了之后,目光眺望着北方的皑皑白雪。

    “回少保,已经到了。”郭登赶忙俯首说道。

    于谦点头说道:“让岳谦来见我,我就不去大同叨扰了,交代几句,就去东胜卫看看,陛下催的急,我着急回京。”

    于谦和岳谦聊了大约半个时辰,才互相长揖告别。

    岳谦已经做好了效仿小明王旧事的准备,弑君这件事的结局,在大明,廖永忠的例子就在前面摆着,但是岳谦却没有推辞。

    风潇兮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于谦给岳谦一壶好酒,权当践行。

    在这个尸横遍野的山丘上,岳谦看着那么多冻在雪地和冰晶之内的尸首,下定了决心。

    此时的朱祁钰在王恭厂,他似乎又有了一点奇思妙想。

    朱祁钰正在王恭厂里,两个手揣在袖子里,端了起来,看着面前的炼燋炉,目光炯炯。

    燋炭是大明钢铁事业,迫在眉睫解决的问题。

    但是,迟迟无法炼出能用的燋炭来,成为了巨大的阻碍,一直拥木炭,只能是权宜之计。

    而朱祁钰带来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王恭厂在炼燋的时候,朱祁钰也在炼燋,不过他的量极小,都是在小范围的实验罢了,经过了反复的观察和对比,对于炼焦,他终于找到了一些总结性的细节。

    王恭厂的大工匠们的土法炼焦,固然可以得到燋炭,但是其灰分极高,呈现出的样子就是白灰色,惨白丝毫没有质感。

    一炉至少要8到10天,每次炼焦都是烟尘滚滚,极其呛人。

    朱祁钰经过了数次观摩之后,终于敏锐的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炼焦的过程本身是一种高温干馏的过程。

    而焦炭在炉里,先是要经过脱水分解,随后热解,最后缩合碳化。

    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