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海战

    第633章 海战 (第1/3页)

    料罗湾海战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海洋上击败西方殖民者。

    这对于农耕为主的中国来说,毫无疑问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

    然而搞笑的是,如果探讨料罗湾海战的起因,荷兰人居然是受害者。

    1624年,荷兰人在澎湖建立城堡。

    这个举动极大的刺激了明朝。

    当时的福建巡抚商周祚派遣优势兵力将澎湖包围,逼迫荷兰人撤退。

    这虽然是一次反侵略的伟大胜利,但是在之后的交涉当中,明王朝体现了一贯的傲慢和业余。

    商周祚在给荷兰人的交涉信中提及,如果荷兰人退出澎湖、返回台湾的话,那么朝廷愿意保障福建和大员之间的商贸往来。

    荷兰人的殖民侵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经商赚钱。

    得到了明朝官府的保证,荷兰人痛快的撤退了。

    然而明朝官府并没有履行承诺。

    福建地方政府明知道海禁令的存在,还许诺了空头支票欺骗荷兰人。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荷兰人只好展开走私业务。

    在许心素被郑芝龙击败后,荷兰人还同郑芝龙签署了商贸协议。

    但郑芝龙跟福建官府一个德行,也不重视协议。

    合约中规定的供货量始终没有完成。

    荷兰人对此颇有怨言,并向郑芝龙提出要求,希望获得在中国沿岸的自由贸易权。

    为此荷兰人还释放了善意,主动帮助郑芝龙击败了当时他的主要对手,海盗李魁奇。

    结果事后郑芝龙又没有履行承诺。

    实际原因是,当时的郑芝龙官位仅仅为参将,根本没有决定商贸往来的权力。

    他为了击败李魁奇,只不过是忽悠和利用了荷兰人而已。

    加上当时赴任的新任福建巡抚邹维涟对郑芝龙本就不满,到任后进一步加强了禁海令。

    当时前往大员的许可证仅仅只有六张。

    这无疑导致了荷兰人的商贸陷入了困境。

    在连续获得承诺并付出代价、却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之后,荷兰人的耐心终于到头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的决策者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