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5章 奥斯曼投降

    第1795章 奥斯曼投降 (第1/3页)

    欧洲联军的实力并不比奥斯曼军队强多少,即使有远洋舰队的帮助,向君士坦丁堡的推进也十分艰难。

    卡拉阿奇附近,双方拼死争夺,阵地反复易手,全都伤亡惨重。

    南线,第二集团军的兵力远不如奥斯曼人,所以只能防守。

    虽然成功拖住了穆罕默德四世,使其无法增援君士坦丁堡,但并不掌握战场主动权。

    穆罕默德四世在陆战三师这里吃了几次亏之后,明智地将其他军队当成主要目标。

    帕穆科瓦一战,埃及军队全线崩盘。

    曾经震惊世界、击败了气势汹汹的蒙古人的马穆鲁克,如今在奥斯曼帝国多年统治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埃及人溃不成军,幸好得到了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军队的接应,才将将在萨卡里亚的山区站稳脚跟,没让奥斯曼军队冲过去,包抄陆战三师的后路。

    而远洋舰队对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封锁始终不尽如人意。

    这道海峡太长了,也过于狭窄了。

    尽管奥斯曼人的火炮屡屡遭遇远洋舰队的破坏,但海峡两侧的陆地上可以架设火炮的地方太多,时不时地就能给远洋舰队造成偷袭。

    奥斯曼人靠着顽强,始终都能往君士坦丁堡提供援助。

    这个局面,就很像后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盟军始终无法切断奥斯曼人的补给线,正面强攻的第一集团军实力又有所不足,侧翼的第二集团军无力进攻。

    局面彻底僵住。

    可总体而言,奥斯曼帝国正在日益滑落深渊。

    因为盟军这边除了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在遥远的东方,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无可阻挡。

    当决定增援中东战场后,黄三虎和左暄妍做了分工。

    他将伏尔加河一带的战场指挥权全权交给了左暄妍,自己则南下,指挥其余部队进攻奥斯曼帝国。

    在黄三虎的统筹之下,第三师、骑三师、南方战略集群的第六方面军组成攻击集团,可谓是兵强马壮。

    得知正面战场打不开局面,黄三虎就明白,胜负的关键落在自己这支偏师身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