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集体唱衰

    第七十一章 集体唱衰 (第2/3页)

园也请了葡萄育种专家,但万能的公公不在,她心里还是有点不太放心。

    收到儿媳的求助,李杰第二天就到了葡萄园看了看。

    其实,在李杰看来,他这次来不来根本就不重要,因为现场有专家在,这位葡萄育种专家可是他重金从王朝酒业挖过来的。

    对方不仅有着丰富的酿酒经验,还有着大量的管理经验,不论是在科研生产上,还是在推广销售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时间再往后推移十年,这位估摸着根本就看不上贺兰酒庄,因为那时候人家已然功成名就,压根就看不上一年十几万的工资。

    除非,李杰亲自出山,上门邀请,或许还能有点机会。

    由于土地太多,贺兰酒庄为了节省时间成本以及人力成本,采用的是全机械化模式,整地挖沟的工作进行的很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500亩地就全部挖好了。

    整好地,接下来又相继进行了施基肥、定植、建棚、架面等等一系列工作。

    忙碌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眨眼间,就到了第二年秋天。

    凛冬将至,为了保护幼苗顺利的度过寒冬,酒庄开始了大规模的地膜覆盖工作。

    这一次,没法使用机械来完成,只能依靠人力,可是2500亩的地,仅紧靠酒庄的几十个员工,根本就无法完成。

    此时,秋收已过,大量的农民正闲着没事做,因此,贺兰酒庄招募了大量的临时工。

    金滩村,不,此刻应该称呼为‘闽宁镇’了,今年年初,金滩村正式更名为闽宁镇。

    马得福和马得宝是镇上的名人,一个是镇长,一个是镇上最大的老板,闽宁镇的人都知道贺兰酒庄是马家的生意。

    去年这个时候,当马得宝购置五千亩地种葡萄的消息传开时,就有很多人不看好这门生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唱衰的声音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今年秋天,舆论更是达到了顶峰。

    秋天,在农民的眼中就是收获的季节。

    但马家的葡萄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